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关于高校博物馆临时展览的思考关于高校博物馆临时展览的思考 摘 要:临时展览一方面能够机动灵活地与社会形成互动,扩大高校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效益;一方面能够提升高校博物馆的工作能力,促进自身进展和创新进展。本文以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临时展览为例,阐述高校博物馆在新常态下开展临展工作的新思路,提出了“科学与艺术”这个展览概念,并浅析陈列展览服务于高校的科研教学、服务于社会教育的新态势。 一、临时展览概述 陈列语言是博物馆陈列特有的语言,是博物馆传递信息最富有特色的媒介 。博物馆大都有体现该馆性质和任务的陈列,这种陈列由比较稳定的主题、内容、展品和较完美的艺术形式构为陈列体系,称之为基本陈列。 除基本陈列馆外,博物馆还不定期举办临时展览,临时展览一般小型多样 ,常常更换,展品的选择较为自由,陈列内容和艺术形式也比较灵活。常常举办不同形式、内容、风格、特点的临展是活跃博物工作的有效方法,既可以满足观众的不同需求,又有利于馆际之间的互相合作和经验沟通。临时展览是博物馆基本陈列的重要补充,关键在于灵活和机动。 在新形势下,各所高校博物馆迅猛进展,如沐春风。但是,我们在工作中认识到,教育活动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博物馆既要牵动历史,又要面对现实和未来,其基本陈列本身就应该是逐渐变化的。为了更好地表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于社会工作,高校博物馆要更加及时地反应社会对教育活动的影响,使博物馆能与社会共振共生,就必须及时利用临时展览加强对基本陈列的补充。 二、高校博物馆展览态势分析 大多数高校博物馆都存在自身局限性,普遍都面临有藏品单一、经费不充足、藏品征集困难、常设展览的受众群体单一等亟待解决的问题[1]。另外,高校博物馆因其特有的局限性,在建馆之后实现自主进展比较困难。目前,高校博物馆正在大数据时代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经历着变革,然而,由于高校博物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馆很难突破其进展局限,因而目前博物馆只能继续循常习故的运行。这就导致高校博物馆信息化水平滞后、展览手段陈旧、展陈设备更新速度缓慢、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这些困难都阻碍着博物馆的正常进展。 由于博物馆位于高校内,受高校文化的影响较大,所以高校的特点对博物馆进展的影响尤为明显。在当下信息化社会的推动下,高等院校的教育已经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积累知识向应用知识和创新创业改变。所以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