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关注语用,为学生架设读写之桥关注语用,为学生架设读写之桥 【摘 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在长期“重情感内容,轻表达方式”的阅读教学误区之下,造成了读写“两张皮”的后果。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为学生搭建扎实有效的言语实践平台,增加学生言语实践的时间和空间,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需要积极探究的。 【关键词】关注表达 随文练笔 精简课堂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育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用”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老师一般也很重视培育学生的阅读习惯,但我们往往发现,有的学生读了很多课外书,写作能力却没有相应提高。这其实是因为认识上的误区,假如只是单纯信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让学生在阅读之后做一些机械的摘抄,却没有指导学生去理解和感悟,就相当于把大把的时间花在了低效的积累上。另外在阅读教学中,很少涉及练笔,只有在每个单元的习作教学时,才进行写的指导,阅读课和习作课“泾渭分明”。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所在的备课组从四年级起就开始进行以“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的讨论,试图在学生的读和写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下面,就以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一课为例谈一谈我们的做法: 一、向写而读,解读文本独特的价值 吃透教材是教学的第一步,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老师除了要和文本对话,还要和作者对话。在阅读教学中不单单要指向情感和情节,只关注写了什么,更要关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嫦娥奔月》是一个神话故事,神话故事的教学有什么特点?针对“读写结合”的讨论,它又可以发挥哪些作用?经过对文本的深化解读,我提出提下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关键点: 1.课文呈现了“后羿射日、智斗逢蒙、后羿追妻、思念团圆”这四幅画面,在这四幅画面中,作者为什么详细写了“智斗逢蒙”这个画面,而略写了其他画面呢?借此可以把详略结合的写作方法教给学生。 2.课文明明写的是“嫦娥奔月”,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几幅画面呢?要引导学生明白事情要有前因后果,情节要一波三折才能吸引读者。在此基础上,对比读过的其他神话故事,似乎都有曲折的情节。此外,大多数主人公身上都寄予着人们的美好愿望,都集中了真、善、美等优秀品质,这也是神话故事的共同特点之一。 3.启发学生:假如让你模仿着写一写“后羿射日”,你会怎么写呢?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