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创业路上几起几落,最大的收获是坚持|坚持最困难,却收获最大创业路上几起几落,最大的收获是坚持|坚持最困难,却收获最大 我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走过 20 年风雨创业路后,最终还是成功了。其中的经验和教训,真是刻骨铭心。 19 岁创业春风得意 我出生在北京香河县一个贫困的家庭,有两个姐姐、两个哥哥,还有一个孪生弟弟。5 岁时,因为生活困难,父母把我送给了县城的一对老夫妻。15 岁那年,养父不幸病故,养母无力支付我的学费,我辍学了。 刚过 16 岁,我谈了一个女朋友叫小琳。当我们确立关系后,未来的岳丈便送我到北京市里的纺织培训学校学习,为期三个月。 刚到学校时,我并没有用心学习。后来,是小琳打来的一个电话,鼓起了我学习的勇气,她说,邻村的张二想和她交朋友,我问她怎么回答张二,她笑盈盈地说:“我对张二讲,东升从市里学了技术回来就能挣大钱了,你怎么比得上?”就这么一句话,让我羞愧不已,岳父掏钱送我来学纺织,不就是为了让我学到技术,回去好好挣钱,让小琳过上幸福生活么?于是,我开始刻苦学习,白天仔细听讲,晚上独自在工作间里练习机械操作。结果,我成了那期“毛纺织品加工培训班”的优秀学员。 学习归来,我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县劳保用品厂织手套。织手套说起来容易,可真正踏上嗡嗡作响的机器,能够熟练操作的没几个,不过因为我经过了专业的学习,这点活就不算什么了。上班没几天,就有三个比我大几岁的姑娘、小伙子找到我,请我教他们织手套。不久,因为我技术好,厂里提升我为手套车间的主任。那时,我初步懂得了知识制造财宝的道理。 在手套厂干了没多久,我嫌工资太低,就辞职回家,决心自己创业。我和未来的岳父凑钱买了两台机器,我负责加工手套和培训学员,岳父则负责跑销路。真正自己干起来,才知道劳保手套市场很大,利润不低。3 年下来,我们的小作坊竟然进展到十几台机器,赚了 10 多万元。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10 万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就在岳父把“东升纺织培训”和“东升手套”的广告打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进北京市广播电台,把“东升手套”的条幅悬挂到北京市百货大楼的楼顶上时,我开始飘飘然了。我,陈东升,19 岁,白手起家,3 年时间就制造了自己的品牌,前途无量。 改弦易辙隔行如隔山 在小琳 19 岁,我步入 20 岁的时候,我做出了一个让家人目瞪口呆的决定:卖掉所有的机器,卖掉岳父家的老院子,在北京市郊买一个宅子,举家搬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