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加点“调料”,让数学活动更有味道加点“调料”,让数学活动更有味道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小学数学跨学科综合课程建设是课程改革的进展趋势之一,将多学科的知识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助力学生探寻数学的本质,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有味道。 关键词:跨学科 数学活动 小学数学跨学科综合课程建设是课程改革的进展趋势之一,开发小学数学跨学科综合课程可以丰富我们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我们尝试将多学科的知识融人数学课堂,使学生由已知的领域进入未知的领域,通过已知的知识来探求未知的知识。这样,数学课堂既可以关注到不同兴趣爱好的孩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给予数学活动的知识支持,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探寻数学的本质,达到数学与多学科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效果。 一、加点“语文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成语典故是历史文化和古人智慧的凝聚,有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小学生对故事尤为喜爱。因此我们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将形象逼真的成语典故融人数学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全神贯注的倾听中引发思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以《加法交换律》为例,老师可以从“朝三暮四”这个成语故事引入。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战国时期,宋国一位老人狙公养了一群猴子,每天给猴子八颗橡子,早上四颗,晚上也四颗。后来由于养的猴子太多而家财匮乏,狙公就改成每天早上给猴子橡子三颗,晚上四颗。猴子很生气,便和狙公讨价还价。于是狙公就改成了早上给四颗,晚上给三颗。结果猴子听了早上橡子的数量没有改变,欣然答应了。学生们听了故事都感到很好笑,笑猴子太笨了,并从中提出疑问:3 加 4 与 4 加 3 不是一樣的结果吗?这里蕴含着什么数学定律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呢?同时引发学生思考并动手验证,从大量的数据证明中得出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从妙趣横生的故事中,学生提炼出了本课知识的重点——加法交换律,并能在头脑中牢固建立加法交换律的模型。 再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本课需要让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个环节中“转化思想”的运用至关重要,通过转化,可以把较难解决的问题变成容易解决的问题。假如课堂上直接给学生讲述“转化思想”,学生不一定能理解,效果可想而知。于是我给学生讲述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