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医保预付制实施对费用控制的效果评价医保预付制实施对费用控制的效果评价 李彩云 摘要:医疗资源的紧缺以及医疗费用的日益增长,是现代经济与社会进展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其导致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压力随之加大,国家财政负担的加重。实行医保基金总额预付制度,使医疗费用增长率保持在合理可控范围之内,是促进医保长效机制建设的有效方法之一。医保基金总额预付制由医保和医疗机构携手制定,其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确定下一年的医保基金预付总额,以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本文分析了当前医保制度中实施预付制对医疗机构费用控制的效果。 关键词:医保预付制;费用控制;效果评价 一、医保预付制在医疗机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不能科学合理地确定年度预算总额 当前,我国医保基金总额预付制度还处在积极探究的初级阶段,测算总额的方法还没有较高的认可度和成熟度。预付总额一般根据医院的服务数量、服务质量,以及近几年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和物价指数进行综合地考量和分析,将这些指标作为参考体系来确定对医院的预付总额。但由于在确定预付总额时欠缺合理和精细化的设计,诸如患者年龄结构、病种类型、病情轻重等因素并未考虑进去,如老年患者一般会同时存在多种并发症,而慢性病或者重症患者,其医疗费用势必较高,导致医院预付总额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2.医院在预付制度下存在减少收治医保患者、降低服务质量行为 医疗机构因控费压力,会出现以接收外地患者而排斥本地医保患者,接收一般患者而推诿重症患者或强制患者出院等方式来规避超支风险。医生为使医保费用不超出规定的医保支付上限指标,还会利用信息不对称诱导患者到院外或门诊购买不能报销的药品或医用材料。现行的医保费用管理措施使许多医生因为要控制费用而不得不在医疗服务的提供上有所顾忌,从而影响到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3.医院内控制度有待改进 医院为了控制总体医疗费用,通常会将医保总额分解到各个科室,同时结合制定“次均住院费用”指标,以及检查和药品使用量排名等方式来达到控费的目的。医生因“次均费用”的限制而实行分解住院的手段,增加了患者的就诊频率,不仅没有降低患者的医疗总费用,反而增加了患者的间接费用,从而给患者带来更加沉重的经济负担。实行定期将检查或药品使用量和金额进行排名,并且根据排名结果,限制排名靠前的药品的使用,则会导致一些排名靠前但却是临床必需的药品不能正常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