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协同治理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参加高校安全治理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协同治理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参加高校安全治理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刘之琳 摘 要:大学生作为高校教育活动中影响最大的主体之一,在高校安全治理中享有必要的话语权。发挥大学生参加高校安全治理的积极作用,有利于高校的健康有序、和谐稳定进展。本文基于对哈尔滨市部分高校的调查,以大学生为主体,以期梳理开放式高校安全治理存在的普遍问题及成因,并对高校安全治理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协同治理;大学生;安全治理 一、引言 现阶段,高校校园安全问题频发,高校自身安全治理缺乏有效应对,与其他安全治理主体之间沟通信息不通畅,管理资源不共享。而协同治理理论的核心就是各治理主体基于信任建构多中心协同治理关系。在此视域下,安全治理的概念包括两个部分,就“安全”而言,是指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安全问题多样化;就“治理”而言,则强调更多的实体平等且共同努力来解决安全问题,政府可以在这种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具体的实施过程是由每个主体协商负责完成。大学生作为高校校园安全治理的直接关联者,鼓舞其全方位参加高校安全,不仅是现代高校制度建设、降低管理成本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增长其才能、培育民主法制意识的有效途径。 二、大学生参加高校安全治理的问题 (一)学生公共安全意识薄弱,缺乏公共责任 基于对哈尔滨市部分高校校园安全治理现状的调查,多数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人身安全意识,对自身的生命及财产安全能够给予足够程度的重视。然而,学生群体对校园治安常识的熟知程度则存在很大的欠缺,仅有 22.75%的学生完全了解本校教学楼宿舍楼的灭火器和逃生通道位置,且仍有 30.04%的学生不会去主动了解和学习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部分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匮乏,即使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参加和校园安全治理相关的活动、组织,也不能真正发现身边的安全问题,对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熟视无睹。而不少事故的导火索都源于被人所忽视或刻意视而不见的人为原因。 (二)学生参加程度不够,缺乏多元参加意识 据了解,哈尔滨市部分高校虽然通过建立校园十大提案大赛、校园安全卫士等活动引导、鼓舞学生参加校园安全事务,但往往只关注于某一方面具体的事务与管理,学生群体参加范围不够广泛,参加体系不够完善。另外,学生群体自身能力有限,猎取信息有限,对一些工作任务和要求的理解有偏差,因此学生群体参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