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叶尔克西:为何写作?如何写作?叶尔克西:为何写作?如何写作? 其实,我对叶尔克西的作品并不陌生,20XX 年我们就曾坐在一起谈论文学,谈她的民族——哈萨克族。那时她已经翻译了不少作品,像朱马拜的汉译作品已经问世并已奠定了他在当代哈萨克文学中的地位。“触电”的生活也已经启动,《永生羊》的改编正在进行。这些事情似乎预示着崭新的叶尔克西的写作即将开始。《草原火母》《永生羊》一系列散文集以浓厚的哈萨克历史文化气息改变着以往人们对叶尔克西的认识。 但,要真正静下心来审视叶尔克西和她的文学成就,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不再想仅仅对她的某一篇小说或者散文,或者译文,做出鉴赏或解析。我想做什么呢?穿越叶尔克西的文字,去看看她怎样认识写作的意义,她选择了怎样的方式进行创作,她到底要表达什么,这些才是我想做的事情。而且,我认为,只有把这些事情搞清楚了,对一个作家创作的在场感才能获得。而文学评论不理应要既贴近作品,又能总体把握其进展变化的轨迹吗? 当我这么想的时候,无意间看到叶尔克西的一段文字,“家原本都这么活的,没人说得上是老的先走,还是小的先死。这是老天的事。所以,不管什么人,最好谁都不要说大话,尤其不要像世界的主宰那样说大话,说自己能主宰时间。对天存一份敬畏吧,它比我们强大” 。这句话写在《一个村的家》的开头。里面的主角是“天”,而不是那个“自己”,字里行间的主旨是敬畏“天”,而不要以为“自己”有多强大。我联想起阿拉提·阿斯木的《时间悄悄的嘴脸》,还有他那无数次关于“时间”的联想。无论是欲望,还是钱色,或者叶尔克西这里的“自己”,最终都逃不过“时间”这个绝对的审判者。在根本的意义上,“时间”与“天”获得了同等超然而永恒的地位。两位作家一个是维吾尔族,一个是哈萨克族,他们笔下基本都属于本民族的生活。阿拉提的“时间”是对现实的反思,那么,叶尔克西的“天”具体定位在何处? 为何写作 我首先把“为何写作”的问题直接抛给了叶尔克西。作为写作者的她对此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有些猝不及防,在犹豫片刻之后,有了下面的回答:“第一篇小说是为了我父亲……后来……大概是为了说说话。因为这种说话方式好像比较有感觉,平常跟人说话时我觉得自己的话很苍白……有时,应该是为了写我的文化背景的‘对外倾诉’。”“说话”“对外倾诉”,这一对动词显然构成了写作行为的驱动力,而我们也很难不注意到她提到的“文化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