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四本教育科学讨论方法教材之比较四本教育科学讨论方法教材之比较 摘 要:关于讨论方法的知识对于讨论者而言不仅是有用的,而且是必要的。许多专业的教育文献都会报告讨论结果,教育工作者必须熟悉他们专业领域中的讨论结果及其所用到的讨论方法。本文主要选取了四个不同版本的教育讨论方法著作,通过写作目的、内容和写作特色进行比较,旨在帮助笔者及读者更好地理解教育科学讨论方法并选取适合自己的教材。 关键词:教育科学;讨论方法;教材;比较 教育进展与改革的依据和方向是什么?如何保证教育进展与变革的方向是正确和恰当的?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依靠教育讨论来找到合理的答案和解决办法,所以做好教育讨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是教育改革与进展的基础。 一、 教材的选择 在教育讨论方法学科的日趋成熟与完善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版本和各有侧重點的教材,本文选取了四本比较有代表性的教材进行比较—— 1. 孙亚玲:教育科学讨论方法(简称教材一); 2. 裴娣娜:教育讨论方法导论(简称教材二); 3. 和学新,徐文彬:教育讨论方法(简称教材三); 4. 威廉·维尔斯马:教育讨论方法导论(简称教材四)。 二、 写作目的比较 教材一反映了作者教学和科研多年的讨论成果。该书一方面为本科生、讨论生学习教育讨论方法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又能为读者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具有极强的有用性和工具性。教材二是作者对教学讲稿的总结与升华,总结国内外一些教育讨论实验和借鉴相关成果,力图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教育讨论方法学科体系。教材三主要是服务于师范院校的老师教育,为老师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有力支持。教材四服务于教育学专业讨论生的学习需要,作者认为讨论生阶段通常是学生第一次接受正式讨论方法训练的时期。四本教材写作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目的各有侧重,为不同需要的读者提供参考。 三、 内容比较 国内外有关教育讨论方法的书籍中教育讨论方法种类很多,如教育文献讨论、教育调查讨论等。它们有些是常用的,有些是特别的、不常用的。随着教育讨论的深化进展,还会出现很多教育讨论方法。选取适合的教育讨论方法能够帮助讨论者少走弯路,且最大化程度达到讨论目的。 总的来说,教育讨论方法可大致分为三类,即定量讨论、定性讨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讨论。从表 1 我们可以看出不同讨论者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也不同。这些分类无优劣之分,不同的讨论需要不同的讨论方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