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创新设计](浙江专版)2014届高三生物二轮最新试题专题提升训练专题4第1讲遗传的分子基础VIP免费

[创新设计](浙江专版)2014届高三生物二轮最新试题专题提升训练专题4第1讲遗传的分子基础_第1页
1/7
[创新设计](浙江专版)2014届高三生物二轮最新试题专题提升训练专题4第1讲遗传的分子基础_第2页
2/7
[创新设计](浙江专版)2014届高三生物二轮最新试题专题提升训练专题4第1讲遗传的分子基础_第3页
3/7
1 第 1 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时间:40 分钟) 一、选择题 1. (2013·嘉兴检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主要过程如下:①标记噬菌体→②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③搅拌、离心→④检测放射性。下列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 和32P 的细菌 B.②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实验失败 C.③的作用是加速细菌的解体 D.④的结果是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 解析 欲标记噬菌体需先标记寄主细胞即细菌;② 中有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属正常现象;③ 的作用是脱去附着于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若标记32P 则放射性主要在沉淀物中,若标记35S 则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中。 答案 A 2.生物兴趣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理论上,b 中不应具有放射性 B. b 中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C.若b 中具有放射性,说明与①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有关 D.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 解析 用35S 只能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蛋白质外壳只能留在细菌外。搅拌越充分,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得越彻底,沉淀物b 中放射性越低,如果使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彻底分离,则沉淀物b 中不含放射性。本实验并没有“ 示踪” DNA 在遗传中的作用,因此不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沉淀物b 中理论上不具有放射性,与① 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无关。 答案 C 3. (2013·浙江名校联盟)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结构示意图,共由1 000 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碱基A 占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 A.该基因能在细胞核内转录和翻译,合成相应的蛋白质 B.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A+ GT+ C= 31则另一条链上(A+ G)与 (T+ C)之比是1∶ 3 C. DNA 连接酶只作用于①部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作用于②部位 D.该基因复制2 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 400 个 解析 真核细胞中基因转录发生于细胞核内,翻译则发生于细胞质中;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① 部位而非② 部位;该基因片段中共有G 的量为12(2 000-2× 2 000× 20%)=600,则复制2 次需G 量为3× 600=1 800(个)。 答案 B 4. (2013·宁波期末)下图为RNA 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c 是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B. a 是编码链,b 是模板链 C.图中RNA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创新设计](浙江专版)2014届高三生物二轮最新试题专题提升训练专题4第1讲遗传的分子基础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