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阅读之分段并概括段意+ 理解词意(基础版) 知识点一:分段并概括段意 一、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 文章里有两种段,一种是“自然段”,一种是“结构段”或意义段。分段是为了理清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而把有关内容按一定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各个部分。即逻辑段,又叫意义段。 二、文章分段的几种方法 引导学生给文章划分结构段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分段不仅有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了让学生掌握分段的方法,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减少学生分段的盲目性,特地介绍几种方法。 (一)时序法 有的课文按时间转移的先后顺序安排。显而易见,表示时间性的词可以用来作为分段的依据。如《十万里长街送总理》就可按“灵车到来前→ 灵车通过时→ 灵车开过后”的时间顺序分为三段。再如《我的战友邱 少云 》也 可按“天 还 未亮 → 中午 的时候 → 黄 昏 的时候 ”的时间顺序分段 (二)空 序法 参 观 、访 问 和游 览 所 记 叙 的事 物 、空 间位 置 不同 或者观 察 事 物 的立 足 点不同 ,可以按空 间位 置 的先后顺序分段。如《记 金 华 的双 龙 洞 》可按“途 中→ 洞 口→ 外 洞 → 内洞 (出 洞 )”等 游 览 地点的先后转移来分段。 (三)地序法 按照事物发生的地点、先后移动的次序组织材料的课文,可以按地点移动的顺序分段。如《回韶山》可按毛主席回韶山在旧居参观的路线,“上尾场→父母卧室→自己的住房→大弟的房间→晒谷坪”以此作为分段的依据。 (四)事序法 完整地记叙一件事或者以客观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课文,可以按事件发展的阶段性来分段。如《草船借箭》可以按为什么借箭(发生的原因),怎样借箭(发展经过),借箭结果(事件结果)来划分段落。此外,《跳水》、《飞夺沪定桥》也可按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来划分段落。 (五)事类法 有的课文通过写几件事来表达主题,分段时可考虑按不同事情来分段。如《将相和》可以按“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件事来分段。 (六)总分法 有的文章是以作者的思路为线索去组织材料的,往往采取“总起— — 分述—— 总结”的形式来表述,那么分段时就应按“总— — 分— — 总”的思路分段。如《桂林山水》先总起说 “桂林山水甲 天 下 ”,再 分别 写了 桂林的水(静 、清 、绿 )和桂林的山(奇 、秀 、险 ),最 后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