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风力发电基础试题 1、 风机的发展趋势:从(定桨距向变桨距)发展,从(定转速向变转速)发展,从(单机容量大型化趋势)发展 2、 目前风电市场上和风电场中安装的风力发电机组,绝大多数是(水平轴)、(上风向)、(三叶片)、(管式塔)这种形式。 3、 风能的基本特性:(风速)(空气密度与叶轮扫风面积)(风能密度)(叶轮气流)(风能的计算)(风力分级) 4、 风速——是(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上所移动的距离) 风能密度——通过(单位截面积的风所含的能量)称为风能密度,常以(W\㎡)来表示。 5、 评价风能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主要指标是(有效风能密度)和(年有效风速时数)。 6、 评估资源的主要参数主要有:(风电机组轮毂高度处的50 年一遇最大10min 平均风速)(在切入风速和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分布的概率密度)(轮毂高度处的环境湍流标准差及其标准偏差)(入流角度)(风切变系数)(空气密度) 7、 风电场围观选址的影响:(粗糙度和风切变系数)(湍流强度)(障碍物影响)(尾流影响) 8、 湍流强度能够减小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能利用率,同 时增 加 风电机组的磨 损 ,因 此 ,可 以通过增 加 风力发电机组的塔架 高度来减小由(地面粗糙度引 起 的湍流强度的)影响。 9、 风轮的减速比 ——它 指的是(风轮叶片叶尖 线 速)与(来流风速)的比值。 风轮轴功率——它取决(与风的能量和风轮的风能利用系数),即风轮的气动效率。 失速控制——主要是(通过确定叶片翼型的扭角分布,是风轮功率达到额定点后,减少升力提高阻力)来实现的。 贝茨功率系数——从风中含有的气流能量最额定大可以获取(59.3)%,从风中获取的(功率)与风中(包含的功率)之间的比例关系值。 变桨距控制——主要是通过(改变翼型仰角变化,是翼型升力变化)来进行调节的,变桨距控制多用于大型风力发电机组。 10、 失速控制型风轮的优缺点:(1)优点:①叶片和轮毂之间无运动部件,轮毂结构简单,费用低②没有功率调节系统的维护③在时速后功率的波动相对小 (2)缺点:①气动刹车系统可靠性设计和制造要求高②叶片、机舱的塔架上的动态载荷高③由于常需要刹车过程,在叶片和传动系统中产生很高的机械载荷④起动性差⑤机组承受的风载荷大⑥在低空气密度地区难于达到额定功率。 11、 变桨距控制风轮的优缺点:(1)优点:①起动性好 ②刹车机构简单,叶片顺 桨后风轮转 速可以逐 渐 下 降 ③额定点以前 的功率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