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总结《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微生物学检查与特异防治的学科。《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其他基础课和临床医学特别是传染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打下基础。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是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因此,实验教学是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使学生对理论内容加以验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常用微生物学实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分析、注意事项及用途。《医学免疫学》主要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各类免疫应答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等。该学科具有高理论、高技术、多边缘、多交叉的特点,广泛渗透到基础、临床医学乃至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通过该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理论教学以讲授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方式进行。教学大纲的所列理论课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但不是全部在课堂上讲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学,也可由学生自学。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三级,第一级为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牢记并能口述自由表达,还能应用这些理论解释有关生理现象以及应用于后续课程;第三级为了解内容,学生对此内容应有一初步印象;第二级为熟悉内容,介于掌握与了解内容之间。实验课重点要求实际联系理论,巩固理论知识,拓宽思维,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微生物与免疫》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改革实践,以更新教学理念为突破口,转变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科发展,合理地增加新知识以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引进项目推动教学改革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教学体会总结如下。教学设计思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项目化教学为导向,用任务引领课程内容的授课模式,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和增强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和职业发展能力。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微生物、免疫学、寄生虫。本课程要求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