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练习例题 1、[1996 年]当烛焰离凸透镜 40 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50 厘米 B40 厘米 C30 厘米 D10 厘米例题 2、[1999 年]一凸透镜的焦距在 10—20 厘米之间,当物体距透镜 25 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A 缩小的像 B 放大的像 C 正立的像 D 倒立的像。例题 3、[2003 年]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 40 厘米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40 厘米 B30 厘米 C20 厘米 D10 厘米例题 4、[2001 年]物体放在凸透镜前 12 厘米处,在透镜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 8 厘米,所成的像()A 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 可能是正立等大的虚像例题 5、[2006 年]在图 4 中,凸透镜焦距为 10 厘米,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选填“60-70”或“大于 70”);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 45 厘米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例题 6、[2005 年]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 f1 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 u 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 v 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 f2 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已知 f1Vf2)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 f1)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 f2)实躺〔米)V(米}实验序号咪)V(和1O.2UU0.20C40,2002D.3OU50.^0030.5000.12560.5000.158(1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数据中的物距 u 与像距 v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例题 7、[1998 年]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厘米,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两倍焦距时,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为()A5 厘米 B10 厘米 C15 厘米 D20 厘米例题 8、[2002 年]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 10 厘米的光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移至凸透镜前 10 厘米处,所成的是()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