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课堂实录执教人:阳泉第十九中郭海青★情境导入,初涉文本师:这节语文课咱们要从一个英语单词开始,先认一下,homesick(PPT),读出来,这是一个合成词,翻译成中文就是思乡(乡愁)(学生齐说)。师:显而易见,乡愁是一门语言,一门世界人民共通的语言,但乡愁又不仅仅是语言,更是一种情感,一种人类永恒的情感。千百年来,这种情感如一串风铃,摇曳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师点按音乐,PPT 中深情舒缓的音乐响起)师:如果不信,下面,请大家随老师在回想中来个联背:月明星稀的晚上,李白倚在旅舍的窗前,“举头望明月——(生齐说)低头思故乡”,这是乡愁;离开家乡,辞亲远游时他“仍怜故乡水——(生齐说)万里送行舟”,这也是乡愁;客居他乡,夜深人静被笛声惊起一声感叹,“此夜曲中闻折柳——(生齐说)何人不起故园情”,这还是乡愁;因为乡愁,少年游学孤独中登上云台山的王维直抒胸臆,“遥知兄弟登高处——(生齐说)遍插茱萸少一人”;因为乡愁,旅居外地临近春节的王湾声声追问,“乡书何处达——(生齐说)归雁洛阳边”;还是因为乡愁,王安石归心似箭,向明月发问,“春风又绿江南岸——(生齐说)明月何时照我还”;乡愁让杜甫在异乡的战鼓和孤雁声中呼喊,“月是故乡明——(生齐说)露从今夜白”;也让崔颢登临黄鹤楼脱口而出,“日暮乡关何处是——(生齐说)烟波江上使人愁”;还有马致远浪迹天涯的触景生情,“夕阳西下——(生齐说)断肠人在天涯”……师:就这样,乡愁之情常涌,情郁于中,自然发之于外,于是“乡愁”成了传统文学中永恒的主题。(板书:永恒主题)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世界,去品味他的思乡之情。(师点按结束音乐,PPT 出现课题背景图片)★层进式读,进入文本师:诗歌是一定要读出来的,好,先试着齐读一次。(学生齐读)师:读准读顺是做到了,但是缺乏情感,没有深情朗读。也难怪,你们现在十四、五岁,缺少人生阅历,很少有或别离或守望或牵挂或相思的时刻,那下面就让我们听听别人的读,听一个年过半百的人来读,感受一下怎样读才能更好表达诗人的情感。(多媒体听陈铎的配乐朗诵)★引入研读,深入文本师:听出来了吧,(PPT)诗人把乡愁寄托在哪些事物上了?生:(齐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师边听边板书四个词语)师:乡愁是一种痛,本是无色无味,看不见也摸不着,可是有了这四个事物之后,我们都真切地感觉到了,可见这四个事物起了很大作用,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