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1、定义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2、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不同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通俗文学则是个人的创作创作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主要以口语来创作和流传,通俗文学则是书面创作和流传内容与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的创作,反映了整个民族或某一个群体的思想与情趣, 通俗文学是个人创作,它反映的内容出自个人的生活感受,创作的动机多与商业因素相关,故其思想和艺术水平也良莠不齐。3、民间文学的发展阶段:(1)发轫阶段: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作为一门学问,滥觞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启蒙思潮,并成为稍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兴起是中国民族文化与外国文化学术思想相撞击的结果。1920 年北京大学成立的歌谣研究会,(有意识将其看做科学研究对象,以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等人为中坚,)发行《歌谣周刊》,并宣称搜集民间歌谣的目的有两个,一为学术,即将民歌作为民俗学的一种重要资料,另一个是为文艺的,从民歌中引出将来的民族的诗的发展道路。歌谣研究会中断后,1927 年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成立了“民俗学会”,发行《民俗周刊》 ,以中山大学民俗学会为基础的20 世纪 30 年代民俗学运动,把民间文艺的搜集和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民俗学会、北京中央研究院民间文艺组和中国民俗学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间文艺学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④20 世纪 40 年代,“俗文学派” 与社会 -民族学派等的成立,均对民间文学的发展造成影响,而 1942 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文艺界树立起重视民间文艺、尊重劳动人民艺术创造的新风尚,(许多解放区的文艺家,后来都成为新中国建立后从事民间文艺工作的骨干力量,)把这一事业推向了新的发展。(2)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大革命以前,即“17 年”的民间文学理论研究历程,民间文学各类机构成立 ,如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等,进行了大规模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使民间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文艺学科。文化大革命后, 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如各省市均成立民协组织,民间文学出版物大量涌现,理论研究空前活跃,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发表等,对民间文学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和发展,都结出了令世界瞩目的丰硕成果。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