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类”运动中的二次函数 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就在你的身边.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与其他学科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体育运动项目中的篮球、铅球、羽毛球、足球等是学生特别熟悉而又喜爱的运动方式,球类运动的曲线与我们学过的抛物线很投缘,其中涉及到不少的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二次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常见的数学模型,许多实际问题,可以通过分析题目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二次函数模型,从而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加以解决.下面根据背景不同分情况探究如下. 一、跳绳运动中的二次函数 例1 你知道吗?平时我们在跳大绳时,绳甩到最高处的形状可近似地看为抛物线.如图1所示,正在甩绳的甲、乙两名学生拿绳的手间距为4m,距地面均为1m,学生丙、丁分别站在距甲拿绳的手水平距离1m、2.5m处.绳子在甩到最高处时刚好通过他们的头顶.已知学生丙的身高是 1.5m,则学生丁的身高为(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 A.1.5m B.1.625m C.1.66m D.1.67m y 分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数据处理及建立二次函数模型的能力.由于绳子甩到最高处时的形状可近似地看为抛物线,因此,根据条件中的数据得到抛物线上3个点的坐标后,再利用一般式即可求出函数表达式;而求丁的身高,转化为数学问题就是求抛物线上横坐标为1.5时对应点的纵坐标. 解:设函数表达式为y=Ax2+Bx+C,易知图像经过点(—1,1),(0,1.5),(3,1),可得 A—B+C=1, A= —1/6, C=1.5, 解得 B=1/3, 9A+3B+C=1. C=1.5. 所以函数表达式为y= —61 x2+31 x+23 .当 x=1.5时,y=1.625. 答案:B. 二、以投掷“铅球”为背景渗透的二次函数问题 例2、(济南)小明代表班级参加校运动会的铅球项目,他想:“怎样才能将铅球推得更远呢?”于是找来小刚作了如下探索:小明手持铅球在控制每次推出时用力相同的条件下,分4m 2.5m 1m 1m 1m 乙 x 甲 丁 丙 -2 0 2 C x 5/3 A 8/3 y B 别沿与水平线成30°,45°,60°方向推了三次.铅球推出后沿抛物线形运动,如图,小明推铅球时的出手点距离地面 2m,以铅球出手点所在竖直方向为 y轴,以地平线为 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分别得到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推出铅球的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 30° 45° 40° 铅球运行所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 y1=-0.06(x-3)2+2.5 y2=___(x-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