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都中心小学 “规范汉字书写 提高写字技能”课题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在传统意识中,写字曾被认为是文化人自身修养的象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写字的“必要性”大大降低,不仅学生,就连一些家长和个别老师,也都认为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了。在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观念支配下,人们对于写字的概念越来越模糊, 反映在现代教学中,写字教学往往被忽视,进而削弱了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事实上,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汉字书写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的国粹,被世界人民引为艺术珍宝,根本原因是它在“育人”性质上的“多功能性”。教育部早在 2002 年 5 月出台《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文件就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写字教学的意义所在:“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井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更于《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 号)文件明确要求:“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 因此,我校语文课题组从树立新课程理念入手,明确写字教学的意义,探究写字教学实践与研究相结合的策略,提高写字教学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题理论依据 1、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2002 年 5 月) 2 从充分认识写字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明确写字教学的要求,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写字教学,为学生写好汉字创造环境提供必要条件,改进写字教学评价等五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 号)则对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为书法教学,为落实书法教育提供条件保障提出更为具体要求。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从其认知论出发,对学习作出了全新的解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心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从外界把知识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学生要主动建构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表征,但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策略)对新信息进行生动加工而建构起来的。建构主义提倡一种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