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 年大萧条形成的真正原因 (2011-06-04 14:35:34)转载▼标签: 财经 海啸后的希望 1929 年10 月随着美国股市的崩溃,美国经济很快进入了衰退,并逐渐传染给全世界。世界经济在挣扎两年多以后,进入了更加严重的大萧条。 但是,在1929 年以前,美国的经济蓬勃发展。特别是汽车、通讯、飞机等行业更是蒸蒸日上。美国的股市经历了18 个月的绝对牛市。为什么 1929 年股市的突然崩溃会导致一场波及全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呢?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先举一个例子: 假设在与世隔绝的岛屿上,有 3 个老板:甲开服装厂、乙是农场主、丙是家电生产企业。按最初的生产效率和市场需求,三个老板生产的产品正好满足岛上的需求。每个老板需要 10 个工人,一共需要 30 个工人。现在岛上有 32 个工人,比如现在工资是每人每天10 元钱。有 2 个人失业,但是是轮流失业(比如家里有事情,或生病,外出等),所以失业的人也并不是长期失业。岛上的生产和消费基本平衡。甲乙丙生产出来的产品,相互交换满足岛上的 但是,由于生产率提高了。现在每个老板只需要 8 个人就能完成以前10 个人的工作。岛上工作一共只需要 24 个工人就能完成,于是将有 8 个人失业。而这失业的8 个人,因为失业时间太长(即使轮流失业),最后这些人中有人愿意以8 元一天的工资干活,并且愿意多劳动一个小时来争取得到工作。在失业的压力下,生产率提高、劳动时间加长、劳动个体总产量增加的情况下,工资反而普遍降低。由于工资从 10 元下降到 8 元,加上失业危机感(因为失业率增加,即使某个人没有失业,因为担心自己可能失业,必然会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以防万一失业。这种失业危机感,会减少劳动者的消费,逼迫他们进行储蓄)。这些劳动者的总消费呈现明显的下跌趋势。 而劳动者的收入和消费下降,导致整个岛屿上的总消费下降。所以,岛上的三个老板工厂,即使没有扩大产能,也会出现明显的产能过剩,他们为了保住和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他们只能通过降价,来吸引顾客消费。于是岛上所有的产品开始进入降价通道。为了有更大的降价空间,这些老板会尽量延长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减少劳动者的福利、降低劳动者的工资。这样会导致劳动者收入和福利进一步下降,岛屿上的失业率不断增加,整个岛屿的消费力不断下降。甚至出现老板工厂倒闭。以上分析会形成如下循环: 生产率提高-----社会供应能力增强,但需求没有相应跟上-----失业增加(社会对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