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兰亭序》笔画形态分析与练习(1--3)古今论篆、隶、楷书笔法的人不少,但论述行书笔法的人却较少。原因是行书变化极为丰富,风格多样,不易强求划一而用一种模式。但行书的笔法还是有其规律可循的,它既不同于楷书的用笔,又不同于草书的笔法,而是具有自己独特的规律。笔画形态分析与练习行书的笔画生动多样,变化丰富,方圆并用藏露互见,映带妙用,呼应关系外露,抒情性强,趣味浓,如行云流水,潇洒典雅,引人入胜。现以《唐人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为例分述如后,以供参考。1.点及其变化上点露锋向右下行笔,转锋向左轻轻挑出。起笔、收笔要轻,转笔稍用力按,如下面的“宇”、“室”、“察”等字。长点露锋落笔,由轻变重,顿笔空收。修长而自然,如下面的“外”、“不”、“次”字。圆点顺锋落笔,随即收回,可侧可垂,随字而异。入笔轻快,收笔势稳,以圆润秀丽2为好如下面的“诸”、“之”、“永”字。启下点顺锋落笔向右,稍顿即转,提笔出锋,带钩挑出,意连下笔。入笔尖细,势圆笔润,末笔轻快以连下笔,如下面的“亭”、“视”、“咏”字。挑上点顺锋落笔向左,揉笔稍顿即转,提笔向右上挑出,呼应下笔。入笔尖细,顿笔蓄势以求圆浑,末笔出锋,左右呼应,如下面的”怀”、“快”、“观”字。2.横及其变化长横露锋落笔,向右运行,顿笔向左收锋。其势长而下露,如下面的“其”、“尽”、3“可”字。短横露锋落笔,向右运行,稍顿笔后向左收锋。其势短,与下部笔画相呼应。如下面的天”、“其”、“夫”字。挑上横露锋入笔,按笔向右运行,运笔时力量下沉,取上向之弧势,挑笔向上,带出其他笔画,如下面的“在”、“末”、“述”字。带下横露锋落笔,按笔向右运行,运笔取下向之弓势,顿笔向左下,带出下面的笔画,如面的“事”、“言”、“无”字。4点横以点代横,露锋落笔,收笔稍顿,腹下出锋,生动灵活。如下面的“既”、“云”、“合”字。3.竖及其变化悬针竖露锋落笔,中锋行笔向下,出粕重渐变轻细,末笔出锋,劲健而修长,如下面的“年”、“毕”、“带”字。启左竖露锋落笔,中锋直下。收笔时稍顿,转锋左桃带出附钩,意连下笔,如下面的“将”、“其”、“畅”字。5垂露竖露锋落笔,中锋行笔向下。末笔稍偏左,顿笔向右上收回,含而不露,如下面的随”、“陈”、“怀”字。启右竖露锋落笔,顺锋直下。收笔时稍顿,转锋右挑带出附钩,意连下笔,如下面的“俯”、“慨”、“信”字。4.撇及其变化长撇露锋斜向左卜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