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课型 新授 总课时 3 教学目标 重点:Δ 难点:※ 知 识与 技能 过 程与 方法 情 感态 度与 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初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专心致志,边读边想,做好记号和学以致用。 教具、学具 课件 设 计 思 路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与提高。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渎、精思、感悟、鉴赏、吸纳的学习过程。 引导学生感受“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两个小故事,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整合文本,在反复的感悟和融情的想象中,发展语言。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 教学过程 自我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六单元 往事。这一组有哪几篇课文? 第一篇课文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课题,出示鲁迅像)这就是鲁迅先生。 二、检查预习 许多同学课前都预习了课文。我出几个题目检查一下,看看预习得怎么样。 1.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侄女儿)你是怎么知道的?(从题目上知道鲁迅先生是作者的伯父;课文中又说“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可以看出作者是女的。把这两处联系起来,就知道作者是鲁迅的侄女儿。)本文的作者叫周晔,她是鲁迅先生弟弟的女儿。 2.这篇课文共有几段?(五段)你是怎么知道的?(段与段之间空了一行) 3.在预习中发现哪些不懂的地方?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做上记号。(学生可能提出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暂不讨论,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研究解决。) 三、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 分 段朗 读课文,要读准 字 音 ,读得正确 、流利 ;读完 一段就说一说这段主 要讲 的是什么。 2.同桌轮流分段朗读,互相纠正读音,讨论每段的内容。 3.指名讲每段的段意。(只要抓住主要内容就行,暂不要求语句简洁。)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大家思考:“我”为什么惊异了?(板书“惊异”) 2.讨论。 “惊异”是什么意思?(惊奇,诧异。)“我”对什么事情感到惊奇、诧异?(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我不理解,感到惊奇、诧异。)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