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领会《指南》精神 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也很荣幸可以在这儿和大家一起学习《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指南》说明部分的理解 二、《指南》健康领域的理解与实践 三、《指南》语言领域的理解与实践 四、《指南》社会领域的理解与实践 如有不正确的地方,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指南》说明部分的理解 什么是《指南》 《指南》是《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简称。《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通过提出 3 -6 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 3 -6 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对 3 至 4 岁、4 至 5 岁、5 至 6 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同时,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建议。 我们现在用的幼儿园课程一共是七本,也是五个领域,其中()属于健康领域,()属于语言领域,()属于社会领域,()科学领域,()属于艺术领域。 那么为什么叫《指南》而不叫《标准》呢? 指南:字面意思是指向南方,被引申为“指导”、“导向”、“辩证正确方向的依据”之意。 标准:衡量事物的依据或准则;可供同类事物比较核对的事物;榜样、规范等。 从上述词意解释不难看到,“指南”与“标准”两概念的内涵有极大的区别。而这种区别便给用“指南”或“标准”命名的事物带来完全不同的本质性。也就是说,凡以“标准”命名的事物强调其“统一性”“规定性”;而凡以“指南”命名的事物其性质则强调“导向”、“指引”。《指南》旨在知道我国 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方向,其本质属性是导向性的、引领性的。也就是说,《指南》是通过引导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方向来表达国家对幼儿教育的要求,防止不正确的教育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带入歧途,而不是要对幼儿发展的具体水平或者发展方式、速度等做出统一规定或量化要求。 《指南》结构示意图 要注意: 《指南》是参考、是方向,但不是测量标准和准则,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