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基于 PBL 的讨论性学习教学模式讨论基于 PBL 的讨论性学习教学模式讨论 【摘要】针对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教学现状和 PBL 教学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将 PBL 教学方法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观点,并提出 PBL 教学的八项策略。教学实践表明,将 PBL 教学模式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 【关键词】讨论性学习;PBL 教学;教学讨论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课程总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进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进入 PBL(基于项目的学习),目的是把学生作为一个工作小组设置来学会合作,本着这样的精神开展 PBL 学习。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常常从事简单的任务,强调短时内容记忆,他们单独进行作业,只与老师进行沟通,并且很少做针对众人的专题介绍。但是不要 PBL 与把简单在传统教学中加入的活动混淆。真实的 PBL 与此相反,它是深层的、复杂的、严谨的与综合的。怎样的通过 PBL 模式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有的价值,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呢?笔者在此向自己、也向各位同仁探讨。 一、讨论性学习的课程特点及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它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与其它课程相比,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性。笔者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重汇报(结果),轻过程。由于可以各种原因,学生自主活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出现由家长/老师代劳、能从网络查询到的就不让学生实地考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察;因为最终以成果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从每年举办的某市的一等奖作品答辩现场可以看出,不少作品存在“代笔”嫌疑,其他类型的竞赛也屡见不鲜。 (2)学生低“综合”活动。虽然每个活动,老师都强调分组,而最终的结果是学生只有分工没有合作。在很多的主题活动中,学生进行泾渭分明的小组分工,看上去非常合理:擅长拍摄的专门负责摄影、擅长口头交往的负责访问、擅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