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学森之路,强国之路学森之路,强国之路 (改编摘自于江来、肖芬所著《世界大人物丛书·钱学森》本刊编辑整理) 变革之年名门望族添新丁 1911 年,旧历辛亥年。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上,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春天,黄花岗起义在广东爆发,72 烈士长眠于广州黄花岗,热血洒尽羊城的每一个角落;秋天,四川爆发保路运动,数万川人其心协力,保路废约;10 月 10 日,武昌爆发了震惊全国的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烈火迅速燃遍整个中国,腐败没落的清王朝彻底走向灭亡,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结束,中国人民无不欢呼雀跃。 “哇……”,1911 年 12 月 11 日,一声瞭望的啼哭声打破了上海滩的沉静,伴随着尚未散尽的辛亥硝烟,在一片举国欢腾,共庆革命成功的欢呼声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 这个男婴就是钱学森。巧合的是,他出生在改朝换代、变革之年,更巧合的是,在他今后的生命历程中,每一次面对人生中的重要抉择,无不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息息相关。 钱学森的家族,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也有着丰富的政治和文化内涵。 钱学森的祖籍在杭州,家族的祖先是 9 世纪建立吴越国的钱缪。钱缪十分重视教育,曾开办学校,兴修水利,亲手著有《家训》一书,要求家人“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存心不可不宽厚”。到了 20 世纪,钱氏大家族已经延续了30 多代,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是钱缪的第三十二代孙,父辈在杭州经营丝绸。钱均夫少年时期曾在杭州求是学院读书,后留学日本。钱均夫在日本学习教育专业,学习期间结识了鲁迅先生,彼此视为知己,关系亲热友好。 1910 年钱均夫回国,曾在高等学堂任教,在杭州创办劝学堂,传播先进的文化知识。1911 年任浙江省第一中学的校长。他学识渊博,办学态度仔细,思想开明,追求进步,深受学生欢迎,被学生誉为“最为出色的校长。”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是杭州城一位富商的爱女,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自幼喜读书,记忆力很好,能流利的背诵出很多诗文名篇,又有极强的数学天赋,计算能力强。此外,她心灵手巧,擅长刺绣,见过她绣品的人,无不啧啧赞扬。她性格开朗,热心助人,是一位既有才华又贤淑的女性。 钱均夫与章兰娟的结合,可谓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凭借着二人的才华秉性,又怎能培育不出优秀的孩子呢? 搬家北平父母皆为启蒙师 在北京西城,一个深邃的胡同中,有一处宽敞的四合院。每天早上,太阳才刚刚露头,从院墙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