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家庭中怎样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家庭中怎样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摘要:本篇论文重点论述的是人的道德、文明、理想、情操,要从小培育 ,从小塑造。人的品德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从他自身中产生和进展的,它是一种长期积累的有关道德的行为倾向,而在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形成过程中,家庭道德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篇论文就从家庭道德教育的作用及方法两方面介绍了在家庭中父母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 关键词:家庭教育道德方法 一、家庭教育对儿童道德品质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对儿童道德认识的作用 道德认识主要是指对事物的是非,行为的善恶的评价。掌握是非标准,划清善恶界限,才能使孩子知道应该怎样行动,为什么要这样行动,从而自觉地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孩子的道德认识是从无到有,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由零碎到系统地进展起来的。在学龄前期,他们在家庭和社会的生活中,逐渐懂得了什么是“乖”,什么是“不乖”,他们从影视剧和画册的形象中慢慢分清了谁是“好人”,谁是“坏蛋”。这种最初的是非善恶观,往往离不开具体的个别的事物和人物。随着年龄的和眼界的开阔,他们才可能渐渐形成一系列的抽象的道德认识,比如无私和自私、诚实和虚伪、文明和野蛮、公正和偏邪、勤劳和懒惰等等。在孩子的道德认识形成过程中,家长要抓好“晓之以理”,坚持正面教育。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涉及到是非善恶的评价问题,而孩子的道德评价能力最初是在大人的影响下形成的,开始他们常常只是重复着大人的看法,以后,才慢慢地学会了独立分析。所以,家长对周围现象的评价,应有坚定的原则性和高度的鲜亮性,热烈的肯定和赞扬那些属于“是”和“善”的事物,痛切地否定和贬斥那些属于“非”和“恶”的东西,以给孩子打下爱憎分明的烙印。假如家长是非含混,善恶不明,甚至是非混淆,善恶颠倒,就很难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评价。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在周围人要求一致的环境里,孩子的道德认识就比较容易形成并趋于稳固。但是,假如在一个家庭中,不同家庭成员对孩子教养的要求、内容、方式和方法产生差异,有时甚至态度相反,那么,要求孩子形成一致的道德认识就很难了。再加上孩子年纪小,不能分辨是非,对不同的教育要求,不知道接受哪个好,往往得不到一贯的正确的教育要求,即使获得了正确的道德认识,也难以巩固。 (二)家庭教育对儿童道德情感培育的作用 道德情感是指人依照一定的道德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