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听课评课的几点思考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听课评课的几点思考 听课评课的方法有很多,如量表评价法、随堂听课评价法等,还有选取不同的课进行评价,如竞赛式的沟通课、讨论式的示范课、预约式的汇报课等。那么无论是哪一种听课评课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都要有相应的变化,下面本人将从理念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 新理念的指导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我们的听课评课者必须具备新的评价理念:(1)重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合作者”的老师观。(2)重建“学生不但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是生理、心理正在快速成长着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学生观。(3)重建“教学就是‘用’教科书教,教材只是一个教学平台,一个师生对话依托的对象或载体;教学是师生互动”的生态教学观。(4)重建“学习是经验、生活的建构,是情景化的、活动化的、体悟性的、自主性的、探究性的、创生性的、个性化的”之真性学习观。(5)树立进展性评价观。 二 实践中的要义 1.每一堂课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在观摩课堂教学时,通常会发现一节课的活动安排非常紧凑,极具观赏性,却往往忽略了恰恰是最重要的目的是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不确定的。因此,由不同学科、不同老师、不同学生组成的每一个课堂都是独一无二的,某一个课堂成功的教学方式假如照样移栽到另一课堂中,很可能会失败。 2.课堂评价的内容要杜绝“应试教育” 听课的目的是为了猎取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为促进老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决策依据。尤其是课堂评价的内容不能以高考、中考的考试内容为准,从而缩小教学内容的范围,把课堂教学异化为一种应付考试,“应试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在教学中把学科学习的成绩特别是考试分数看得过重,“只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见分数不见人”,忽视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育,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健全进展。 3.课堂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 由于部分老师长期以来没有课程的权力和意识,他们只是把教学改革限定在“怎么教”的范围内,教学越来越注重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老师的表现,对于学生的表现不太关注。比如听课评课,通常只关注老师的仪表、仪态、板书、提问等等,却忽视了课程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学生,学生怎么感受、怎么学习、怎么进展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我们的教学公开课、观摩课都十分注重形式化的设计,考查是否根据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