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劳技课堂有效活动的“多维度”设计策略小学劳技课堂有效活动的“多维度”设计策略 新课程理念提倡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进展。劳动与技术教育应注重多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充满着劳动的情趣与技术的创新。一堂小学劳动与技术课,从学生课堂活动的角度来看,它是层次分明的,即每个学生都通过现实的亲自操作过程获得直接经验,获得操作体验。学生通过 剪、裁、贴、拼等操作活动,加深自己对材料、对工具、对技术过程的理解,达到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从而升华到情感的体验,最后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形成良好的劳动行为和习惯,此为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活动设计的四个维度。 一、操作的活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活动设计的第一维度 这一维度的活动特点是体验、观察、操作 。 案例:教学“中国结”。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中国结”的装饰物,了解“中国结”的编结方法,准备有关材料;课堂上,播放“鞭炮结”编结方法的录像,让学生掌握“鞭炮结”的基本编结方法;让学生尝试独立操作(进行编结)。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体验。 劳动与技术课程基于“做中学”和“学中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基本技能与态度的习得是以每个学生的个体经验和亲身实践为基础的。因此,强调每个学生都应该通过现实的操作过程获得直接经验和操作体验。不管是“家政”部分,还是“技术初步”部分,很多内容都需要每一个学生个体进行实践操作。 首先,要使学生掌握操作的方法。一是熟悉操作的步骤。如“鞭炮结”,一般需经过“彩绳对折、环扣、插入短线绳、收紧环扣、‘井’字互套法、收紧套绳、反复互套穿编、互联成串”的步骤。二是掌握操作的要領,如“井”字互套法的要领是①压②,②压③,③压④,④压①。三是化解操作的难点,如环扣的方向,如何收紧套绳,收尾时如何使短线绳不脱落。 其次,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个体进行熟练的操作。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二、知识技能的获得——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活动设计的第二维度 这一维度的活动表现形式有讨论、探究、创新等。 案例:上例尝试进行编结活动之后,此时我设计了一个相互沟通活动的环节。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怎样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股数编结出自己喜爱的“中国结”? 让学生充分沟通,老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层层深化。最后举办“我的中国心——中国结”展览。情意盎然、大小不同的“中国结”,展示了一幅幅学生实践操作、自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