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巧用小练笔培育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巧用小练笔培育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20XX 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能更大限度地挖掘课文的“教学价值”,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所在。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其语文素养水平的表现之一。从微观角度讲,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可以从学生的语言表达,尤其是习作能力中体现。《语文课程标准(20XX 年版)》在小学 3~4 年级的习作中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内容写清楚。” 这就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宽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舞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那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如何挖掘教材中的“教学价值”,指导学生进行习作呢?紧扣课文,进行小练笔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使读写相得益彰。 一、仿写 1.片段的仿写 叶圣陶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中年级是学生学习习作的起始年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把一段话写具体,是切实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如第五册《盘古开天地》这一课出现了这样的一段话: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文本描绘的画面已根植于学生脑海中,文本中美的语言、美的词语已不自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觉地成为学生仿照的样子,所以在学生的笔下,文字秀美、灵动的片段就诞生了: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头发变成了一根根柔软的柳树;他的耳朵变成了五彩缤纷的贝壳;他的眉毛变成了弯弯的月亮;他的眼睛变成了无数颗闪亮的星星;他的牙齿变成了奇形怪状的石头;他的汗毛变成了一座座的高山…… 2.全篇仿写 片段的描写只是就文章中的某一部分进行仿写,一些结构清楚的文章还适宜全文模仿,这样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合理地谋篇布局,有层次、有段落地进行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