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幼儿园课程的文化观照幼儿园课程的文化观照 课程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一方面,文化造就了课程,文化作为课程的母体决定了课程的文化品性,并为课程设定了基本的逻辑规则及范畴来源;另一方面,课程又精炼、形成着文化,课程作为文化进展的主要手段或媒体为文化的进展及创新提供了核心机制。显然,课程的文化渊源及课程与文化的本然特质告诉我们,必须将课程视作文化。 长期以来,课程一直被视作文化传承的工具。课程根本性的文化性缺失的后果是今日幼儿教育及课程进展的最主要的内部障碍,教育与课程进展中的全部危机。无不缘起于此。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幼儿园课程予以明确的文化观照。 一、幼儿园课程文化的教育学化 文化学有一个基本观点:文化的实质涵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有了人,就开始了历史,也开始有了文化。基于这样的观点,课程文化是一种“人学化的文化”。因为教育工作者的对象是人,教育学就是一种“人学”。教育的核心是课程,所以说,课程文化自然就是学校教育人群的生命与精神世界的充实和完善的过程和结果,是一种深深打上教育学烙印的文化,即一种“教育学化的文化”。教育学化的文化无疑是一种培育意义上的文化。而培育则与教化、塑造、同化具有本质的区别,它以开导、启迪、升华、解放为根本性旨趣与逻辑。因此,教育学化的幼儿园课程文化应具有独特的内在品质。 (一)幼儿园课程文化的建构性 所谓幼儿园课程文化的建构性,就是说幼儿园课程不是照搬来的、定论性的“原文化”或“他文化”,而是一种探究式的、自成性的、生成性的文化。当然,建构并不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并不意味着它是完全脱离历史与现实中文化现象的“新文化”,而是脱胎于历史与现实文化的一种文化。也就是说,“课程文化来源于社会文化,但不等同于社会文化,二者具有根本性的区别。课程文化是在对历史与现实社会文化的批判与反思基础上生成的培育意义上的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文化。”长期以来,“课程作为文化传承工具的逻辑与角色,使课程呈现出明显的适应性品质,只面对过去与现实,只维护、顺应已被规定的东西”这样的课程只是一种滞后性的、保守性的、边缘性的工具而已。这种工具化课程尽管在形式上常常打着“知识”、“客观真理”的旗号,但在本质上却只具有教化与训练意义上的功能,只要求认同与服从过去与现在,反对启蒙与解放,更不允许反思与批判。幼儿园课程也不例外。在历史上与现实中,作为一种文化的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