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幼儿教育中的德育教学浅析幼儿教育中的德育教学浅析 摘 要:幼儿德育是人生教育的基础,人生重要的习惯、思想、态度都是在幼儿阶段形成的,而且必将影响人的一生。中国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加以及幼儿教育中传统教育模式都影响着幼儿德育的进展。本文在讨论幼儿德育的含义和幼儿德育进展问题的基础上,探究幼儿德育中德育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德育;性格养成;人际关系;策略 一、幼儿德育的含义 德育指的是思想品德教育,就其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教育、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和政治教育。幼儿德育主要指的是道德品质教育。中国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中,包含着许多高尚的道德品质,代代相传着许多道德故事,构成了社会道德。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的个体化,是一个人根据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特征。德育主要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在幼儿阶段通常不涉及道德认同和道德意志,幼儿的道德行为通常具有高度的执行性,因此这一阶段的教育主要是道德认知教育。 二、幼儿德育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在幼儿园,老师对幼儿的主体性认识不够 在有关幼儿教育的各种理论书籍中都明确地指出,要尊重幼儿,老师和幼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在实践中,仍然有很大一部分老师把自己高高凌驾于幼儿之上,这体现在教学方法上就是以讲授法为主,体现在教育行为上就是以发号施令为主。由于幼儿是活泼多动的,课堂教学充满了孩子的声音,许多老师便认为幼儿课堂是幼儿主体课堂,这显然是不对的。幼儿德育不涉及道德情感中的道德认同问题,但是幼儿德育中幼儿情感的体验直接影响着幼儿对社会道德的理解水平,影响着幼儿的道德认知。中小学教育兴起了新课程改革,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幼儿教育也应该顺应时代趋势,改革传统的教授法,让学生参加道德的沟通和讨论,通过故事情境,生活案例等增加认知。同时,老师的行为本身就是一堂深动的德育课程。老师的日常行为对学生具有耳濡目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染的作用,并且年龄越小,这种影响就更加显著。老师尊重幼儿,拥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包括言谈举止、和同事相处、处理应急事件等的表现,会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反,老师常常发号施令,惩处甚至虐待幼儿,则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 (二)家园教育的不一致性,影响着幼儿德育行为 幼儿园的任务具有双重性质,不仅要为幼儿提供教育,而且要为家长服务,幼儿面对的教育也主要包括两者,一个是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