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长沙师范汉语言文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汉语言文学》是为培训湖南导游人员而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目的是解决旅游市场不断增长的对导游人员的需要,规范加强全省的导游教育工作。使导游人员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文学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提升导游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二、课程目标课程设置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学鉴赏能力,包括常见的几种文学体裁的阅读、理解、鉴赏和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文学阅读和鉴赏,达到提高文化素质,涵养人文精神的目的,进而为学好其他课程、为社会实际工作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 也为以后的成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三、课程知识、技能构成要素与课时分配1.本课程开设一个学期,每周4 课时,每学期72 课时,其中讲授64-66 课时,机动和复习6课时。课外阅读及练习不少于20 课时。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各类课外作业、作画、口语检查回课次数安排平时测验次数安排课外辅导次数安排备注(注明节假日总实习等时间)教材起止号码内容提要课时1汉语言基础42汉语言基础4作业3汉语言基础写作44写作 诗词常识4作业5先秦文学作品选讲46两汉魏晋文学作品选讲47作品选讲48唐宋文学作品选讲49作品选讲4四、课程知识、技能构成要素与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全书分为九章,包括汉语知识,日常应用文知识、文学史知识、诗词文体常识及文学作品欣赏等内容。覆盖面广,内容庞杂,在教学时应突出重点,既要考虑课时限制,又要考虑内容的全面性。所以在处理教材的广度与深度上要慎重考虑,不能顾此失彼。(一)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要打破中学仅仅微观讲授单篇作品的模式,而采用系统论和整体论的现代思维方法,在讲授某一时代(如唐代) ,某一类型(如《诗经》),某一篇(如《蜀相》)作品前,先将该时代、该类型或该篇作品相关的人文思潮、整体特色或时代背景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在了解宏观时代背景和艺术思潮的前提下理解单篇作品。逐步培养学生由点及面,由局部到整体的辩证的,联系的,融会贯通的,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体现出高等教育改革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的特点。(二)注意结合作品向学生介绍文学欣赏方面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意象、意境,小说的人物、情节等),由必讲的经典作品入手,带动学生阅读欣赏自读作品,使学生逐步理解并把握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及作家的创作方法,理解并把握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由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