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2019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 分,考试用时100 分钟。第Ⅰ卷( 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余英时在 《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士” 在中国史上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这主要是在强调这一文化传统的( ) A. 本土性 B. 多样性 C. 凝聚性 D. 连续性 2. 王袆在《送申巡检之官序》中记载:“至正十一年,海内多故,天子命勋旧大臣行中书省以镇外服,且以为去朝廷远,事有机速,不可律于常制禀命而行。凡军旅、钱粮、铨选之事,一听其便宜行之。 ”这说明元朝行省( ) A. 权力不再受到中央的节制 B. 获得了较大的事务处置权C. 一直拥有便宜行事的权力 D. 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3. 《徽州府志》载: “凡取矿,先认地脉,租赁他人之山,穿山入穴⋯⋯既得矿,必先烹炼,然后入炉。煽者、看者、上矿者、炼者、取矿砂者、炼生者,而各有其任。”这表明当时的采矿业 ( ) A. 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 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 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 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4. 明朝正统九年二月,广东潮州府民滨海者,纠诱傍郡亡赖五十五人私下海,通货爪哇国。正统十年三月, 福建缘海民有伪称行人正使官,潜通爪哇国者。 由此可见, 明代 ( ) A. 开放对爪哇国贸易 B. 民间贸易突破海禁政策C. 海禁政策走向瓦解 D. 对外走私已成普遍现象 5.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将广州开放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人寄居。但是,广州各阶层民众坚决不允许外国人入城,掀起了“反入城斗争”。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中国民众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 B. “华夷之辨”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C. 《南京条约》是一份不平等的条约 D. 广州自古缺乏开埠通商的历史传统 6. 严复发表《原强》一文指出: “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由此可见,严复更主张( ) A. 倡导富国强兵 B. 学习西方制度C. 突出中西差异 D. 关注民众启蒙 7.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工商业者群体意识逐渐形成,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工商业者在创办实业、抵制洋货、收回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