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受戒读后感导读 : 汪曾祺受戒读后感(一)《受戒》篇幅不长,却写得十分有画面感。我读着似乎都能想象到文中所描绘的场景, 故事性很强。虽然没有什么惊人的场面描述,没有华丽的辞藻,仅是白描的笔触却也写得生动。故事中的人物都很饱满,是完整的人。比如写明子受戒时,有一个山东和尚受戒烧戒疤太疼,山东和尚骂人了:“俺日你奶奶的,俺不烧了!”简直就是村野俗夫! 这和尚的反应让人觉得十分的真实,直爽的山东汉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虽写的是和尚, 却不是超脱世俗的和尚,境界很高,只知吃斋念佛,不食人间烟火。和尚也在那个世外桃源过得潇洒,能够自给自足,靠着自我的本事获得吃穿,那里的和尚能够偶尔吃肉,甚至能够娶妻。还有小英子家房子独村独落,有田没有全拿来种粮食, 而是有半亩种了小英子喜欢的荸荠。这种有些理想化的社会生活,在当时就应是有些超凡的。故事中明子和小英子之间的感情纯纯的。从开始到结尾,两人之间的关系总有些微妙。开头埋了伏笔,将两人从空间上拉近,到之后两人之间不断的交集。似乎只是孩子间,玩伴间的情谊,没有明确的错综复杂的感情,一向简简单单,似水长流,一点一点渗透到故事中,一种朦胧的感情, 直到最后的真情流露才把故事推到高潮。最后,文章用一个省略号结尾。汪曾祺受戒读后感(二)汪曾祺老先生的作品我读得不多,记得在2003 年吧,我在自学中山大学的汉语言文学课程中,第一次读到《受戒》一文,一口气我接连读了三遍,感觉只有两个字:纯美!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小和尚——明海和一个和尚庙——荸荠庵的零碎琐事,信手拈来,不事雕琢,平常之极。整篇文章没有深奥的人生哲理;没有轰轰烈烈、 可歌可泣的事件;没有高大光辉的人物形象,却处处充满浓浓的乡土气息和人情味。清新隽永、悠远绵长!和尚出家不是因为贫穷、走投无路才遁入空门,当和尚也要有关系、要有必须的门槛: “当和尚也不容易,一要面如朗月,二要声如钟磬,三要聪明记性好。 还要认得字读过书”,当和尚还能够赚钱,经营产业、娶老婆⋯⋯。说白了当和尚其实就是一种职业,而且是好职业!没有僧人的苦行修持, 没有出家人的清心寡欲,“他们吃肉不瞒人。年下也杀猪,杀猪就在大殿上” ,“三师父仁渡一刀子下去,鲜红的猪血就带着很多沫子喷出来” ,“能够收租、放债”,“能够赌钱、能够有相好的,而且不止一个” ,“不兴做什么早课、晚课,这三声磬就全都代替了。然后,挑水,喂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