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税率》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1.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可以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税收的用途,充分体会所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充分利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通过分析、讨论,从中感悟到纳税的重要作用,认识常见税种,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数学是为了应用数学知2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教学中,在完成各种应纳税额的习题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 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纳税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家乡改造前后的对比图。(1)看图,说一说我们的家乡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从家乡的交通、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感受家乡的变化)(2)讨论:用于改造家乡的资金是从哪儿来的?(引导学生了解财政部门拨的款大部分是靠税收得来的)2.导入新课。什么是税收?国家征收的税有什么用处呢?纳税金额是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纳税的知识。(板书课题:税率)设计意图:通过对家乡变化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税收的重大用途,并对学习纳税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教学新授31、初步认识、理解有关纳税的知识2、仔细阅读教材 10 页的内容,从中了解有关纳税的知识。3、学生自学后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序地展示相关内容)(1)什么是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2)什么人需要纳税?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3)税收有什么意义?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在学生理解税收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用税收为人民造福的例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税收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