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一、背景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明显提高。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超前,进入小学后,孩子们普遍自我意识强,常常我行我素。把在家里和学前幼儿班的一些不良行为带到学校。我们的小学班主任老师每天都要苦口婆心的劝说孩子改正生活中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大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架势,每日忙得不可开交,但问题依然不断。许多孩子“高分低能,高分低德”。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是当务之急。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日后成才的重要条件。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二、具体做法(一)、调查了解学生日常行为存在问题。首先由班主任反馈,然后在学生中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确定在学校最易出现问题的一些行为习惯。(二)、征集方案要求各班班主任在总结自己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班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活动方案,为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德育处对所有方案评分,得分纳入总分评文明班级。(三)、制定全校工作方案在调查和综合班主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学校养成教育活动方案附件:回龙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方案一、教育目标培养少年儿童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人格发展,使广大学生有正确的行为习惯,提高文明素质。二、教育内容着眼儿童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少年儿童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以使广大少年儿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为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三、教育途径(一)制定切合我校实际的《回龙小学校内日常生活好习惯》1、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2、不在楼道上追逐打闹、大声喧哗。3、爱护书吧内图书,看后放整齐,不丢地上。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5、洗碗互相礼让,不随意泼洒水。6、大同学关心爱护小同学,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7、文明就餐,吃饭时不说话,不争抢、不浪费饭菜,不边走边吃。8、文明观看比赛、演出;文明参加比赛,不因输赢闹矛盾。9、捡到他人物品及时归还或交给老师。10、不在校园吃零食,饭前便后洗手。11、见到老师、客人主动用普通话问好。12、口痰吐在卫生纸上,鼻涕用卫生纸擦干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