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市农村居民点规划来源:日期: 2007-05-09 责任编辑:点击 421 次沁阳市农村居民点规划(2006-2020)总则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贯彻“统一规划、相对集中、合理整并”的方针,以规划为先导,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配套建设,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资源节约利用。深化新农村建设内容, 优化村庄布局, 构建合理的村庄等级结构, 以村镇体系建设规划为前提,重点建设中心村, 控制保留基层村,引导部分村庄搬迁整合,构建有序的现代化村庄网络。结合《沁阳市村镇体系规划( 2008-2020 年)》,编制农村居民点近、远期发展规划,逐步缩减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规划期内安排王召乡、西向镇等8 乡镇 33 个行政村进行拆并,缩减农村居民点规模400 公顷。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背景及形势(一)地理位置沁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属焦作市所辖的县级市。地处北纬34° 58′ ~35° 18′ 和东经 112° 43′ ~113° 02′ 之间, 南北长 36.80 公里,东西宽 29.30公里。东以丹河为界与博爱县相望, 南与孟州市和温县二市县毗邻, 西连济源市,北倚太行山与山西省晋城市接壤,全市土地总面积595.89 平方公里。境内有太澳、济焦新两条高速公路,常付、冢沁、林邓三条省道,焦枝、候月两条铁路穿境而过,太洛、紫黄公路贯穿全境,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二)地形地貌沁阳市地处山西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种地貌类型。北部山区多为林地,土层浅薄,适宜发展林果牧业;丘陵北接山地至太行山南部边缘洪积扇顶部,南至焦克公路,呈东西带状分布,植被覆盖较差,地表冲沟和砾石较多,除少数园地、人工造田外,多为荒地;平原区分沁北倾斜平原和沁南冲积平原两块,沁北平原地面开阔、 地势平坦, 是全市农作物高产地区, 沁南平原土地肥沃, 水利设施完备, 是沁阳市粮棉油的集中产区。(三)气候土壤沁阳市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干燥,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农作物生长。沁阳市山区土壤主要为棕壤、低山丘陵区多为褐土、平原区主要为潮土、沁河滩区及相邻地区为风沙土。沁阳物产丰富,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经济作物有棉花、芝麻、大豆、麻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