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中学2019 届高三 9 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 全国卷 ) 本试卷满分150 分 , 考试时间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 ( 一 )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3 题。技术也可以“诗意盎然”刘根生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 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 路面上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激光的小石头, 如同银河洒落人间, 令人叫绝。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 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的确 , 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 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 丝绸远销世界 , 古代建筑令人陶醉, 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 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技术与诗意融合, 更能熏染出高品质的生活。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 就不难发现 , 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 饱含灵性和魅力。国内外的一些城市中, 涌现出一种叫作“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 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 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传统观念里 , 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格格不入。“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却成功地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 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科学同样要有美感, 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如果把科技比作繁茂的大树, 效率和性能是其树干 , 人文要素则近乎树枝和树叶。没有树干, 枝叶无所依存;剥掉树皮, 去除叶子 ,树干不过是根木头。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缺少“诗性思维” , 否则就难免枯燥无趣。以城市规划来说, 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公共广场都唯宽大是从, 不仅不讲科学, 实际上也诗意无存, 既浪费也没有特色。“技术的诗意”, 其实不是铺陈、夸张、搞怪, 而是“得天之道, 其事若自然”。如同庖丁解牛 , 始终按照其结构特征用刀, 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其中凝聚着“真”——尊重规律、 以道驭术; 凝聚着“善” ——简约利物、 惠而不费; 凝聚着 “美”——巧夺天工、出神入化。多些“技术的诗意”, 实质正是遵守技术伦理, 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 , 用“人的尺度”统摄技术, 给人更多便利的感受和美的体验。为什么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的用户体验?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 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这提醒我们, 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科学研究都极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