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弹幕的前世今生弹幕的前世今生 王圆潮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响,今年湖南卫视的元宵晚会录制现场取消了观众席,首次设置弹幕式观众席。传统电视台与弹幕的首次联手立即登上微博热搜,并让年轻人爱玩的弹幕走向了越来越多的人。 在此之前,以弹幕起家的 B 站(bilibili)则用一场跨年晚会收获了 8000万的在线观看量、超 100 万条的弹幕表白,堪称弹幕界的“超级盛会”。 那么,弹幕究竟是什么呢? 假如你在 20 世纪初提起弹幕,身边的人一定会以为你是一个军事专家。 那时,弹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战争中的炮兵术语,指以火炮炮弹形成压制屏障,以掩护步兵向前推动的突击战术。由于炮弹密集而连绵,几乎在前线形成了一道由弹丸构成的帷幕,因此被人们称为“弹幕”。 最早将弹幕从军事领域向文化领域迁移的,是一种被称为“弹幕射击”的电子游戏。这类游戏的共性,是设计者会有意让敌我的子弹在屏幕上停留很久,而大量停留在屏幕上的子弹,很容易形成一道帘幕,和战场上的弹幕应用非常像,逐渐就被称为“弹幕射击”。 20XX 年,日本二次元视频网站 Nico Nico 动画上线。独特创新的评论功能,让其很快脱颖而出——在这里,评论不是显示在视频下方的独立区域,而是以从右向左滑动的形式,在视频特定的时间点出现在画面里。 这个创意取消了视频内容和评论区之间的分隔,虽然评论的发布有时间差,但它们都会在视频时间线的某一个点位出现。这让观众有了一种与很多人同时观看的错觉,参加讨论的热情因此被点燃,甚至会在讨论的过程中形成二次创作,为年轻人提供暗语,或者为视频创作者提供粉丝应援梗。 在早期 Nico Nico 的世界里,可以同时出现 100 条评论,放在屏幕上遮挡的面积已经很大了,很像当时火爆的弹幕游戏。在视频“粉雪”中,第一次出现了“弹幕”的汉字评论,从此“弹幕”这个名字便流传开来。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在深受日本动漫影响的中国,最早的弹幕网站 A 站(AcFun)成立于 20XX年。20XX 年 3 月,A 站模仿 Nico Nico 开放了弹幕功能。不过,在中日两国,弹幕的定义还是有细微的区别的。在日本,只有非常厚重、对屏幕形成遮挡的评论才叫弹幕;而在中国,一段视频哪怕只有一条评论,也可以被称为“弹幕”。 到了 20XX 年左右,用户大量涌入 B 站,最终把 B 站送上了“中国弹幕第一站”的宝座。而弹幕文化,也随着 B 站的进展,得到了更多中国视频平台的关注。现在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