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成由勤俭破由奢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诗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有些价值观可能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但对于“节俭”的推崇,却从不曾暧昧。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戏剧家冯梦龙就曾说过:“贫者,士之常也; 俭者,人之性也。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故曰‘性也。” 因为贫穷而节俭,是不得已而为之,不必多叙。值得一说的,倒是那些不必节俭而节俭的德行之人。 公元 25 年,赤眉军攻下长安后,几乎把所有皇陵挖了个遍,唯独没有造扰汉文帝刘恒的“霸陵”。其实原因非常简单,众所周知,“霸陵”没有任何值钱之物。刘恒驾崩之前对身边人千叮咛万叮嘱要节俭办丧事,对厚葬之风嗤之以鼻。对自己陵墓的修建,他要求“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汉文帝在位 23 年,在开创“文景之治”的盛世伟业中,几乎没有新建过一座“楼堂馆所”。有一次他本打算修一座露台,但得知所费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财产之和时,他果断放弃了。他曾多次下诏禁止地方上供奇珍异宝和各种礼品。平日里,一代君王居然穿着粗布衣服,时常足蹬草鞋“上下班”。而对于百姓则不然,他曾下达国家法令,80 岁以上的老人由国家奉养,每月发米发肉发酒。对 90 岁以上的老人,再加发麻布绸缎和丝棉,既负责吃喝,又保障穿戴。 正如五代时谭峭所言:“一人知俭则一家富,王者知俭则天下富。” 晏婴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在辅佐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先后长达 50 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他以作风朴素有闻于时。《说苑》有载:某日晏子上朝,齐景公见他乘坐的车马很是破旧,表示不解。晏子解释道,以您给我的赏赐,足以让我三族都衣食无忧。但是只要能够吃饱穿暖,有车马驱使就够了。景公随即安排人为晏子更换四匹马拉的豪华车辆,可是被晏子坚决退回。三次往还,坚辞不受,招致景公生气地对晏子说,你若不接受,以后我也不用车马了。晏子坦言到,作为百官之首,我应该节衣缩食,为的是给大家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做个榜样,这样我才能对那些浪费行为理直气壮地制止。最终晏子还是没有遵旨换车。 郑余庆是唐朝人,曾经两次出任宰相,一生不慕繁华,节俭自律。《古今谭概》讲了一个他的小故事,原文抄录:郑余庆极清俭。一日,忽召亲朋官数人会食。众皆惊讶,侵晨赴之。日高余庆方出,闲话移时,众腹已枵。余庆呼左右曰:“吩付厨家烂蒸去毛,莫拗折项!”众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