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我国财政透明度讨论:财政透明度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伴随着开放型经济的不断进展,我国的财政体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担任生产资料所有者和社会经济生活管理者双重角色,忽视经济杠杆在调节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方面的积极作用。文革期间更是把税收看作是压制企业和职工积极性、管、卡、压的工具。因此,自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历次税制改革都以简化税制为特点。1973 年税制调整以后,当时我国对国营企业只征收工商税,对集体企业只征收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改革开放以来,税收的调节功能逐渐得到重视。在商品课税方面,我国陆续开征了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在所得课税方面,陆续开征了国营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城乡工商户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在财产资源课税方面,我国先后恢复和开征了城市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资源税和盐税;在涉外税收方面,我国陆续开征了外国企业所得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我国还开征了工资调节税、奖金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建筑税、筵席税等,形成了包括 30 多个税种、较为完备的税收体系。1993 年,我国根据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的原则对工商税制进行改革:建立了以增值税为核心的流转税制;改变按所有制设置税率的做法,统一国内企业所得税;同时统一国内个人所得税,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展的税收制度。 同时,在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的基础上,实行分税制:将维护国家权益和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列为中央税,将同经济进展直接相关的税种列为共享税,同时提出要充实地方税税种,增加地方税收入。通过进展经济,提高效益,扩大财源,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合理确定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建立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以调节分配结构和地区结构,特别是扶持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进展和对老工业基地的改造。2024 年,所得税改革改变了根据行政隶属关系划分企业所得税的传统做法,将所得税转变成为共享税,实行所得税收入增量分享。中央财政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同时承诺,因此增加的收入将全部用于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 伴随着税制和政府间关系调整的是两个比重的调整和优化。在改革开放之前的 1978 年,财政收入占 GDP 的比重为 31.2%.此后,伴随着向企业和地方放权让利,两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