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育服务质量与讨论生就业能力探究教育服务质量与讨论生就业能力探究 【摘 要】教育服务质量能否较好地与讨论生就业市场进展契合,能否较好地反映出讨论生教育服务消费需求,制约着讨论生就业能力的水平与进展。为此,文章以教育服务质量为视角,探究教育服务质量与讨论生就业能力的内在逻辑,明确讨论生就业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便为今后教育者有效提高讨论生就业能力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依据。 【关键词】高等教育 服务质量 讨论生就业能力 随着社会转型的快速进展,伴随着职业结构和市场劳动力的迅速转变,高学历群体的讨论生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薛天祥,20XX,20XX;廖湘阳,20XX)。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持续进展的重要因素(丁元竹等,20XX)。近年来,很多学者对讨论生就业困境作了大量的讨论,认为市场供需矛盾是讨论生就业的壁垒(李海萍 ,20XX;白冰,20XX;温丽馨等,20XX)。 在教育学领域,学者们对讨论生这一特别群体的就业难等问题也进行了大量的讨论。这些讨论大多关注的是个体就业主观因素、教学培育模式对讨论生就业的影响,关注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模式对讨论生就业的作用。无论是劳动力与社会进展需求之间的差距和冲突,还是个体知识技能鸿沟,讨论者们都发现讨论生教育在其就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余琼等,20XX;孙章丽,20XX;施丽,20XX)。 讨论生教育对于实现国家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经济、文化的进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谢桂华,20XX)。从资源配置理论的角度而言,讨论生教育是对讨论生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形式。它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培育模式的较高层次,关系到讨论生未来就业和创业行为的可持续进展,关系到人才资源的高效开发和重要配置。然而在以往的讨论中,大多数学者都仅仅围绕着讨论生所处的“情景因素”(如劳动力市场结构和市场机会)和所拥有的“个体资源”(如知识和技能、社会资本、态度等)与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却少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有学者将讨论生教育服务质量纳入就业能力范围内进行探讨,且从已有的关于就业能力的文献来看,国内外学者将讨论的对象群体往往聚焦在大学生领域,为今后教育者如何高效开发讨论生人力资源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依据。 一、文献回顾与讨论假设 服务质量是顾客可感知的、能否达到其预设标准的一种期望比值(Grooos,1982;Levitt,1972),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特性的总和(范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