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文化新疆,,心灵故乡文化新疆,,心灵故乡 向西,向东 在陆权时代,中央王朝的目光主要是向西的。 在我们的神话体系中,无论是“话语讲述的年代”还是“讲述话语的年代”,以昆仑神话为代表的创世神话都是占先的。在历史展开中,向西的沟通也是主要的驱动力。中华民族的陆权时代,历史的展开方向可以用一个“Э”字来说明。 为什么会这样?道理很简单,就是在古典时代,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我们的先民们,只能沿自然地理所规定的方向去前行、去拓展。自然地理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类文明诞生和壮大的容器,同时,也大致规定了古典文明的规模、类型和结构。 打开中国地图我们一目了然,向东,是当时的人们无法征服的万顷波涛,向东的冲动只能到大航海时代才有可能,在此之前,只能留下蓬莱仙话,只能留下徐福借托为始皇帝寻找不死之药,带童男童女远走扶桑的蛛丝马迹,只能留下与万顷碧涛小规模的纠缠…… 向北是苦寒之地,是密林、沙漠和草原,是冻土带,没有大的人群和文明 。这些地方,对于农业的中央王朝而言,难于农耕而易于猎狩和游牧,直到今日也还是地广人稀。 向南是热带雨林,当时的气候较今日更加湿热难捱,瘴气弥漫。就像《商君·画策》中所言,先民“伐木杀兽,人民少而木兽多”,开拓不易。古代聚落,多选择林疏地平、地力肥厚、土质疏松、不冷不热的大河冲积扇平原,一些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文明,像尼罗河流域的古文明、两河流域的古文明、恒河和印度河流域的古文明都是如此,但黄河、长江流域所形成的冲积扇平原是最大的,它的文明规模也最大最稳定。 中央王朝的腹地选择在易于农耕、温凉宜人的大平原地带,有足够的黄土面积,能够形成较大规模的文明和社会势力,在这里,自然地理所给予生存、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进展、成长的空间特别重要,它决定了一个大陆国家的庞大形态,庞大到足以应付、吸收和消化后来南下的游牧力量,庞大到能够维持形态的稳定、统一和多元……甚至它也决定了在古代社会中央王朝政治结构上的中央集权体制。 我们还可以这么说,由于向北、向东、向南的困难,由于陆权时代的这些自然屏障所形成半封闭的自然地理结构,使中华文明在其成长发育期,有一个保护性的“蛋壳”,有一个加速壮大、比较早熟的特点,而一旦“成年”,其体量、规模、实力和结构,又使它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很难被撼动。也许,这正是中华文明能够延续几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原因之一。 在这个“Э”字形结构中,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