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新课标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讨论与思考新课标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讨论与思考 摘要:在整个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文章在教材中占有绝对比重。至新世纪,鲁迅作品收录情况在语文教材中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鲁迅作品在语文教材中的选编特点,以及如何进行鲁迅作品教学值得梳理与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语文教材;鲁迅作品教学 一、新课标中学语文鲁迅作品的收录情况 建国以来,鲁迅作品具有很强现实性的,故成为语文教材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 1951 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我国第一套语文教材起,其中编写鲁迅作品最少的为 1958 年版选编了 6 篇,最多则为 1963 年版本为 14 篇,其余版本多为 9 篇左右。[1] 20XX 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语文教科书也随之改变,教材进入多元化时代。笔者在此选取全国使用较为广泛的内地三套教材: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进行统计分析。 在初中阶段,新课标编选的鲁迅作品共 10 篇,其中人教版六册书共编选鲁迅作品 9 篇,编选数量是三个版本中最多的。从选篇内容上看,《社戏》、《孔乙己》这两篇文章在三个版本的教材中全部出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藤野先生》这几篇文章,在三个版本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三篇文章选择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适合学生学习。《鲁迅自传》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有助于广阔师生更全面地了解鲁迅及其作品。在新世纪,几个版本不约而同的舍弃了战斗性较强的杂文,将更具文学性、趣味性与审美性的散文和小说选入教材,文学性与思想性的作品日益凸显出来。教材提示与教参解读理念也日益表现出它的人性化方面,体现了新课标“教科书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要求。 到了高中阶段,新课标编选的鲁迅作品共 6 篇,通过三个版本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几个版本的鲁迅作品高度重合。散文《记念刘和珍君》情绪极具感染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力,杂文《拿来主义》、《春末闲谈》文字深化浅出、耐人寻味。短片小说《祝福》情节简单却意味深刻,中篇小说《阿 Q 正传》语言幽默带着讽刺,历史小说《铸剑》极具想象力,奇异之极,具有很强的震撼力。从选文类型我们可以看出,高中阶段选文体式丰富多样、文章篇幅有长有断。这样子的编选取向有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新课标版语文教材鲁迅作品特点分析 (一)选编作品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