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晚清文学的定位

晚清文学的定位_第1页
1/3
晚清文学的定位_第2页
2/3
晚清文学的定位_第3页
3/3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晚清文学的定位晚清文学的定位 李欧梵,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国际知名文艺讨论学者,台湾“中研院”院士,曾先后执教于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印第安那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等。著述包括《铁屋中的呐喊》、《中国现代作家中浪漫的一代》、《上海摩登》、《寻回香港文化》、《世纪末呓语》等。 陈建华,著名学者,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荣休教授,现任上海交大人文学院致远讲席教授。 “我永远挣扎在两种角色之间” 陈建华(以下简称为陈):我发现您到香港之后的这十年心情很舒服。虽然自己不怎么以学者自居,但在更大的文化的环境中思考和写作,中文也好,英文也好,不断有新作品出来,而且讲课和开会,还是很学术的,您在不断兑现和挑战自己的许诺。 李欧梵(以下简称为李):自我挑战。 陈:对。前年您的《人文六讲》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显然和之前香港出版的牛津版有很多不同,加了很多内容,而且附了个书单。大陆版似乎要面对更多的受众,给读者传递更多文化讯息,当然您在文化讨论方面会另有一番理论上的省思。 李:是出版社要求我这么做的。他们说要在大陆出书,原来的书太薄,要加内容,我就在每一讲后面附上以前写的文章,后来为了顾及内地很多读者,大家都喜爱书单,我就加了个参考书单。其实《人文六讲》几乎与学术讨论无关,主要是讲我的兴趣,如文学、电影、音乐、建筑之类,还有当代全球化问题,很杂乱。 陈:我有点困惑,似乎您把近年所做的文化讨论看作脱离您的专业? 李:对,对,我几乎是故意脱离自己的专业,甚至放弃了我的专业,这跟心情有关。我提早从哈佛退休,因为我对自己在美国所扮演的中国现代文学讨论学者的角色不过瘾,不过到现在,我觉得只有一件事情没做完,就是晚清的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讨论。当初哈佛为我开的退休会上,你也去了,告辞的时候,我说,你们在这里搞理论,我要回香港做文化实践。回到香港,一发不可收拾,就以香港为对象,写了一大堆文化批判和文化实践的文章。但最后发现,我所关注的文化的背后是我对于整个人文传统、中国和外国文化的关怀,最后归结到《人文六讲》。最近我在香港中文大学上课,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说不定也会写本书。你讨论民初,我讨论晚清,永远挣扎在两种角色之间,一个是专业的讨论者,一个是广义的人文主义者。有时候我觉得在香港讲了这么久,似乎对香港现代社会的动态产生不了什么影响,反而我觉得真正有一点影响的是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晚清文学的定位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