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比较阅读,彰显高效比较阅读,彰显高效 在研读小语教材中,我发现苏教版五上第 8 课《成语故事》和第 12 课《伊索寓言》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相似点,有可比性,所以,我决定采纳比较阅读,将知识内容串联,两课并上,压缩课时,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 勇于发现,梳理两课的有机关联 学习这两篇课文前,我布置学生按要求仔细预习这两课,扫清课文字词障碍,通过查资料,了解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的来源。第二天上课时,在同学们沟通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把两课作比较,使学生明白,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意义完整、表达精炼、含义丰富的固定短语。在语句中,它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主要来源于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和其他传说,以及古典文学作品;而寓言,是通过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作品,往往是带有教育、讽刺和劝诫的文学作品。这样鲜亮的比较,使学生清楚了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的概念和区域,为下面的学习和今后区别成语故事与寓言故事做了强有力的铺垫。 二、 敢于挑战,尝试个性化理解故事 两课中的六个小故事,学生从小就比较熟悉,耳濡目染,加上课前预习,所以我决定把这堂课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以讲带学。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先讲讲两课中的六个小故事,然后畅所欲言,谈谈对故事的理解。教学中,我发现这种教学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故事讲得生动、有趣,语言流畅,神采飞扬,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和语言,把一个个小故事加以润色,变成了“自己的故事”,讲得娓娓动听,引来班里同学阵阵欢笑。最精彩的是,学生在理解中能彰显个性,他们一个个举起小手,大胆地、充分地发表了自己对寓意的理解,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由此课文的重点也被轻松突破了。这堂课,从头至尾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精气神,迁移着学生情感线不断变化而升华,激励学生主动参加学习,他们的人格魅力与个性特点得到了充分展现,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教材的趣味性。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两课并一课的比较式学习,在“短时间”内产生了“长效应”。 三、 突破重点,角色朗读提炼感受 故事讲完了,成语和寓意理解了,学生的热情依旧激荡。我抓住这一契机进一步推波助澜,调动起学生更高的热情,鼓舞他们抓住故事中人物对话、神态、动作的描写,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根据自己独特的感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寓意,获得教益。学生阅读兴趣高,表现欲强,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