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方案 2009-04-30 10:08:43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朱利伟 信息化与数字化成为各个企业、行业提高速度、提高效率,获得效益的关键手段,而全球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愈来愈成熟,为我们追求效益提供了方法、手段、标准。 (1)数字化:企业的业务、流程、经营、管理等等,相关活动全部进行数字化 (2)无纸化:过去基于传真、电话的定单模式不能适应数字化的要求,企业或组织的各种活动通过计算机网络自动进行,办公方式转为无纸化办公。 (3)集中化:分散的信息化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信息孤岛不能带来速度和效率提高。当前信息化的趋势是集中管理、集中存储、集中传输、集中交换,带来信息化的集中效应,这种集中效应表现在数据中心的兴起(如图 1 所示)。 图 1 信息集中化的趋势,需要数据中心承载 1 数据中心的物理模型 数据中心的作用与目的是完成信息的集中管理、集中存储、集中传输、集中交换,从而实现信息集中效益。 在数据中心中,存在两个层面的平台:网络平台和动力平台(如图 2 所示)。 图2 数据中心(DC)物理模型的定义 2 数据中心的级别与分类: 根据美国TIA 942 标准与Uptime Institu te 的定义,将数据中心的可用性等级分为四级(如表1 所示): 表1 我国新制定的《电子信息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将电子信息机房定义为A、B、C 三类,其中A 类要求最高(如表2 所示)。 表2 按机房的规模,可以分为超大型数据中心、大型数据中心、中型数据中心和小型数据中心等。 ◆ 超大型数据中心,通常面积大于 2000m2,服务器机柜数量大于 1000 个; ◆ 大型数据中心,通常介于 800~2000m2,服务器机柜数量 200~1000 个; ◆ 中型数据中心,面积为200~800m2,机柜数量为50~200 个; ◆ 小型数据中心,面积为30~200m2,机柜数量为10~50 个; ◆ 无专门场所的服务器/交换机机柜应用等。 以上规模划分是实际工作中的大致划分方法,并没有严格的划分标准与参照指标体系。划分的目的也仅仅是便于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等。 本文专门针对中型数据中心机房,探讨相关规划、设计与建设的标准、方法和实践。 3.1 机房选址 我国《电子信息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 对机房选址提出了要求,综合美国数据中心标准TIA 942-2005,对数据中心选址可以参考以上标准。 实际工作中,对于中型数据中心机房的选址,用户通常选择与办公大楼等设施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