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前教育史复习提纲 1 、原始社会是中国儿童教育发展的初期,这个时期儿童教育的特点主要是:(1 )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2 )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3 )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4 )原始社会教育的方法主要是观察模仿、口传身授,在实际活动中进行教育。(最大的特点:公养公育) 2 、保傅之教: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3 、乳保教育制度:是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姆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 4 、三公:太保、太傅、太师的合成。“三公”对太子实施教育时有着明确的分工,其中,“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道之教训。” 5 、南朝周兴嗣的《千字文》 宋代的王应麟的《三字经》 无名氏的《百家姓》 6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中,提出了胎教作用的一个基本理论,即“外象内感”。“外象”是指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内感”是指母体内的胎儿对外部客观事物的感应。“外象内感”的意思是说孕妇所接触的外界物象会直接感应到体内胎儿。(正确观点) 7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一、固须早教 颜之推认为早期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二、威严有慈 颜之推要求父母对子女威严有慈,慈严结合,但他对棍棒教育推崇备至,显然是不可取的。 三、均爱勿偏 颜之推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切记偏宠,不论子女聪慧与否,都应以同样的爱护与教育标准来对待。 四、应世经务 颜之推主张要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学习各种杂艺,还要熟悉农业生产知识。 五、重视风化陶染 家长是儿童感情上最亲近的人,也是儿童心目中的权威,他们的言行常被儿童奉为金科玉律,父母对子女的影响远远超过他人,故为父母者必须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风化:家庭中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对年幼者的示范作用。 8 、官办蒙养院 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幼儿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改名为武昌蒙养院 9 、试分析清末蒙养院制度的特点: 第一, 中国的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负担的历史结束了,在通向学前教育社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第二, 学前社会教育机构在中国产生,既反映了近代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学前教育与之适应的一般规律,又反映了一种自上而下被动出现的特点,是随着中国的近代学制出现而勉强确定的。这不同于西方很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