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心理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关键阶段。由于于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是一个独立性和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而且又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所以中学生中出现的不正常心理状态很多,诸如狂想心理、害羞心理、性心理等。对此,教育工作者应掌握和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稳定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善于面对人生,面对挫折,成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一)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常见的问题 1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心理矛盾 。 在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很好解决,将不利于自我意识的确立和.个性的发展。这些矛盾主要表现为: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由于初中生生理发展迅速,促进了中学生心理的成熟。这个时期的孩子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 ,独立自主性发展很快,他们极力想争取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立自主地位和新的权利,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这个年龄段被称为个体发展的“心理断乳期"。但是,由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都还不够成熟,主观愿望和成人感与客观实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各个方面对成人还有较大的依赖性,所以,中学生常处于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互矛盾的状态之中。 强烈的活动需要与能力发展不同步的矛盾 中学生显得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参加各种活动的需要较为强烈,但他们相应的能力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两者互不适应的矛盾如果适度,会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否则会出现各种消极后果。例如,有的学生若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而导致活动失败,就很轻易产生挫折感,从自信甚至是自负走向另一个极端——自卑。 交往性与心理闭锁性的矛盾 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交往需要很强烈,渴望与人交往,希望得到老师与同学们的帮助和理解。但是随着内心世界秘密的增多、自尊心的增强以及个性的明朗化,他们越来越表现出一种特有的心理闭锁性,即不愿将自己的秘密、体验轻易告诉别人,从而构成交往性与闭锁性之间的矛盾。中学生们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通常是寻找朋友或者记日记。 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中学生大都对未来有无限的憧憬和美好的向往,常常想像自己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理想我” 。但是中学生的想像中幻想成分居多,他们的“理想我” 往往脱离实际。因此,他们的“理想我” 与“现实我” 往往相差悬殊,两者常处于矛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