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案例(两篇) 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变废为宝”(篇一)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包括劳动教育。可以说劳动教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就教学方法而言,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马 克 思 说:“劳动创 造 了美 。”劳动的美 学价 值 不但 体 现 在劳动的成果 上 ,更 体 现 在劳动的过程中。只有积 极 、热 情地 参 加 实 际 劳动的人,才能真正 体 验 到劳动的美 感和劳动的欢 乐 。劳动技 术 课 不仅 能使学生增 长 知识,增 强 才干 ,同 时 还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净 化了他们的心灵,美 化了他们的生活。 过劳动技 术 教学对学生进行美 学知识教育。为了让学生在劳动技术 课 中学到更 多的美 学知识,笔 者 在劳动技 术 课 教学中经 常 与美 术 老师合作,加强美育教育。如在上“风筝制作”和“花灯制作”课时与美术老师配合,让美术老师同步教授相关美术知识,在“风筝绘制”和“花灯造型”方面对学生作具体的指导,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更多美术知识。变废为宝这节课优势在于形式多样,材料随手可得。难的就是如何使学生的联系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上出一堂井井有条又生动活泼的美术课。上好这节课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一些简练又出效果的变废为宝的好方法,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好奇心与求知欲。只有做到这一点后,才能谈及更高的教学目标。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的那样,“当教育的目的被学生发现了,你的教育就已经失败了。”变废为宝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要想调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上这节课从而达到震撼心灵刻骨铭心,就要充分发挥 美术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