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点接地方式比较 中性点接地方式 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性的问题,既涉及到电网的安全可靠性、也涉及电网的经济性。中性点接地方式直接影响到系统设备绝缘水平、系统过电压水平、过电压保护元件的选择、继电保护方式、系统的运行可靠性、通讯干扰等。 我国的 11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一般都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由于中性点电位固定为地电位,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的工频电压升高不会超过 1.4 运行相电压;暂态过电压水平也相对较低;继电保护装置能迅速断开故障线路,设备承受过电压的时间很短,这样就可以使电网中设备的绝缘水平降低,从而使电网的造价降低。 在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作为供电电源的发电机和变压器的中性点,有三种运行方式:一种是电源中性点不接地;一种是电源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一种是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前两种合称为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或小电流接地系统,后一种中性点直接接地称为中性点有效接地,或大电流接地。 1 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电力系统(3-63 kV 系统大多数采用电源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如C 相单相接地,那么完好的 A、B 两相对地电压都由原来的相电压升高到线电压,即升高为原对地电压的√3 倍,C 相接地的电容电流为正常运行时每相对地电容电流的 3 倍。当发生单相接地时,三相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未受到影响,因为线路的线电压无论相位和量值均未发生变化,因此三相用电设备仍然照常运行。但电力部门只允许运行 2小时,因为一旦另一相又发生接地故障时,就形成两相接地短路,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可能损坏线路设备。 2 电源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力系统。在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中,有一种情况比较危险,即在单相接地时,如果接地电流较大,将出现断续电弧,这可使线路发生电压谐振现象,在线路上形成一个 R-L-C 的串联谐振电路,从而使线路上出现危险的过电压(可达相电压的 2.5-3 倍),导致线路上绝缘薄弱地点的绝缘击穿。为防止单相接地时接地点出现断续电弧,引起过电压,规程规定,在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大于一定值的电力系统中(3-10kV 电网中接地电容电流大于30A),电源中性点必须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暂时允许运行 2 小时,在单相接地时,其它两相对地电压要升高到线电压,即升高为原对地电压的√ 3 倍。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