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是福?是祸?全球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深圳诞生2018年世界艾滋病日前夕,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就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随即,与贺建奎合作的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11月26日下午回应称“这件事不属实,我们没有接受过相关信息,不知道这件事为什么会上热搜,正在调查。”但是,网络上流传出的一份《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书》申请书显示,该试验始于2017年3月,截止到2019年3月,研究拟采用CRISPR-Cas9技术对胚胎进行编辑,通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和孕期全方位检测可以获得具有CCR5基因编辑的个体,使婴儿从植入母亲子宫之前就获得了抗击霍乱、天花或艾滋病的能力。该项目主导研究者贺建奎是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主要研究实验室用物理,统计和信息学的交叉技术来研究复杂的生物系统。研究集中于免疫组库测序,个体化医疗,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1234562谁为基因剪刀造人开的绿灯?3无论这一事件是真是假,基因编辑婴儿已经走入现实,并将引发巨大争议。显而易见,基因编辑婴儿不只是可以防止艾滋病,还可以防治其他严重疾病,因为本质上基因编辑婴儿就是一种基因疗法,并且可以因为对人类基因的任意编“”辑和修改而创造超人,这一点也是包括霍金在内的很多科学家担忧的事。网友炸锅:基因编辑是拯救人类的武器还是伦理陷阱?4“基因编辑婴儿的消息一出即刻在网络上引起巨大争议。在微博平台上,一项名为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诞生,你怎么看?的调查数据显示,有44.7%的网友表示明确反对。同时有23.7%的人表示支持,和31.6%的网友表示观望。有网友认为,这一科学成果背后有着巨大的伦理问题,它触犯了人类伦理的底线。网友质疑,修改过的基因是否具有遗传性,一旦孩子长大了,被改动过的基因会随着她结婚生子扩散出去,万一有后遗症,将来会影响多少人,谁来对更严重的结果负责?在法律规范明确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范围之前,任何人都不应该在人体上进行该项试验。还有网友从这一操作的必要性入手提出质疑,“”网友汪洋说,目前,母婴阻断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阻断率在98%以上,HIV感染者在合理的药物治疗下已经可以拥有与正常人相近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但同时也有一部分网友认为新事物总是在争议中诞生的,这或许并不是坏事,只是为了活得更安全,出发点本是对的,医学伦理也是”人定的。5基因编辑技术先驱:伦理问题让我彻夜难眠JenniferDoudna博士是基因组编辑技术变革的先驱,因发现CRISPR-Cas9系统获得了2015年生命科学突破奖。2015年底,她决定走出舒适的纯科学研究,步入公开场合引导人们深思技术带来的伦理和社会后果,以下为她的原话:我是一个生物化学家,我从未以动物或人类为研究材料,有许许多多的克隆、干细胞和体外受精等研究领域的内在伦理学难题是我所不熟悉的。我对各国是如何规范那些涉及人类组织的实验的知识,还是从我的几位同事那里学来的,比如历史上是如何解决体外受精引发的伦理学争议的。然而随着利用CRISPR–Cas9方法操控细胞和组织的研究不断增加,研究者们不可避免地要在人类卵细胞、精子或者胚胎上试验这一技术,以获得可遗传的改变。从2014年的春天开始,我总是在夜晚醒来,思考着在这场由我所推进的技术所引发的伦理学风暴中,我应否心安理得地置身事外。2014年将尽的时候,我的不安压倒了我对介入公开讨论的不情愿。因为很明显,政府、管理者和其他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基因编辑研究已飞速发展到了何等境地。除了使用基因编辑技术的科学家们,还有谁能够来引导对该技术后果的公开讨论吗?6英伦理协会报告称——“基因编辑人类胚胎伦理上可接受”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称,目前已知有超过4000种遗传性单基因疾病,影响全球超过1%的新生儿,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帮助预防这些疾病。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7日报道,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称,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类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